說明
週一, 06 六月 2022 14:28

暢談六祖壇經(1097)塵緣未了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  玄覺禪師來見六祖時,不但沒有向六祖大師頂禮,還繞著六祖大師繞三圈。如果我們出家人到長老那裡,見到長老一定會頂禮三拜,之後才請法,這是一個基本的禮貌。玄覺禪師程度這麼好,他為什麼不先頂禮呢?是頂禮比較重要,還是生死比較重要?你們有這種氣魄嗎?你們都怕人家罵你們沒有禮貌。所以,有時候我們要敢於表現,還是自己要有本錢。

  關鍵在哪裡?大家一直在聽這些概念:你要學什麼法門,聽什麼法,要怎麼修?這些其實都是後面的問題。比如,你來聽《壇經》,你沒有這個心,縱使你活到一百歲,聽到一百歲,也是沒有用,因為你的那個心沒有建立。你的心什麼時候建立,就從那一剎那開始。你會說:「師父,如果我們沒有心,我們怎麼會來聽課?」比如,你邀請一個人每個月去打麻將,他去,就是有打麻將的心。你們也有心,你們是聽課的心,不是想要了生死的心。

  你要察覺,你不要誤會,我今天就是要向你澄清誤會。你要分辨清楚你的心。假設你只有聽課的心,你的結果,以後看到經典就會特別親切,僅此而已,因為你發的是那個心。甚至有的人,很喜歡《六祖壇經》,以後就投胎到《壇經》裡當蛀蟲。真的有這樣的公案,喜歡書,就投胎變書中的蛀蟲。我們做什麼都有心,問題在於你是什麼心。比如,你去國家看歌劇表演,你是什麼心?你只是欣賞的心,你又不是想當演員。一樣的道理,如果你有聽課的心,這樣還不夠,你不入流。聽課的因,跟覺悟的果還不太相應。因果,一絲一毫都不會偏差。

  關鍵在哪裡?在你的心態。你是什麼樣的心態,它會決定你的成就。我可以一直上課,但是我要同學有這種心態,憑良心講很難。所以,請你們教教我:我如何才能夠讓每個人都有這種心態?真的很難。為什麼?因為我們的心擺在俗事上,即塵緣。你看電視劇,一個年輕人要出家,尤其是美貌的女子要出家,老和尚會跟她講:「塵緣未了。」什麼叫塵緣未了?即是:你還貪愛這個世間,這樣你來出家沒有用。你還貪愛這個世間,你來聽《壇經》有用嗎?聽法久的人,聽到最後有時候會疲乏。你說你們聽到有一天放下,你可以跟我講個日期嗎?我就是要逼你看看你自己在想什麼。你現在在講,不斷地為自己找藉口,意思就是說:那是有用的。這樣是正見嗎?你要拖到什麼時候呢?

  我現在逼你的意思,就是要讓你講。為什麼不現在呢?為什麼不今天呢?今天放下,你從今之後會不會再生氣?你還會再生氣,那沒有放下,還是塵緣未了。意思即:你真的想修行嗎?情人的眼中只有西施,你們的眼中只有什麼?你們的眼中只有生跟死嗎?沒有吧!那你們來聽我講課的目的是什麼?所以,你們不是要一直看經典,而是要問自己為什麼。你真的是搞不清楚,這個搞不清楚的狀態就叫做無明。好不好?很好。要不要?等一等,等我玩夠了,等我累了,等我已經沒辦法了,我再放下。那叫做死掉,要往生了。那個接著就是下回分曉,下回跑到哪裡都不知道。

聞後思惟:你真的甘願死心嗎?

閱讀 730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