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曰:誰知非動?
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是真實的還是虛妄的?都是虛妄的。既然都是虛妄的,你為什麼一直抓著它不放呢?舉個例子,過去的因緣也是虛妄的,但你的仇家會來找你報復,因為他跟你一樣,不知道那是虛妄的。欠錢的人認為是真實的;付債的也認為是真實的,所以會追到天涯海角。有人問我如何化緣?我們生生世世與所有眾生的關係很複雜。你要證悟到空性,否則你永遠都化解不完。
這是我獨家的解釋,你覺得有用,就拿去用。我都以《金剛經》的法義在講,不離開緣起的法則。你若參不透它,你就總覺得有一個「我」存在,甚至有一個生命繼續投胎。
不去哪裡也是去。世尊不來不去,他還不是到印度?達磨祖師不來不去,他不是從印度來到中國嗎?緣起即是性空,故有時候談事,有時候談理。因為我執還在,生死未了,所以會繼續輪迴,看是輪到哪裡。只要有「我」存在,六道輪迴就存在,這叫凡夫。生死未了,即不認識「我」的本來面目。有「我」的存在,你怎麼修都無法解脫自在。
六祖大「師」順玄覺的話問「曰:誰知非動?」即:你既然這麼講,那是誰在知道本自非動?禪師常問:「我是誰?」或:「誰在念佛?」,或:「念佛是誰?」或:「打坐是誰?」或:「在講《六祖壇經》的是誰?」這就是最根本的問題,是開悟與否的關鍵。
有兩種契入的方式:一,直接面對這個問題;二,將分別妄想執著的心止息。就在止息的那一刹那,你就知道是誰了。我勸你:妄想止息你就懂了。很多人參「我是誰」,參到最後生病,修到頭腦壞掉,到精神療養院去。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,宋朝之後將之改成參話頭,稱為話頭禪。六祖並不用這種方式,後來的禪師這樣改,因為眾生的根器沒有那麼好,故加個「念佛是誰」,用念佛來參。
「把頭抬起來!」「誰把頭抬起來?」「是你叫我抬的。」這就是禪宗畫龍點睛的部分。比如,我們參念佛的是誰。這個誰,你要用知識性的回答,還是真正領悟的回答?兩者是不一樣的。用知識性的回答,答案常常很固定;用理解的回答,完全沒有標準答案。你不要用標準答案,而是要問自己懂不懂。不要等到別人問你時,你才察覺自己不懂。萬一別人一輩子都沒有問你呢!誰?你回答:「是我。」那是世間的假名;你說是五蘊,那是你的知識。坦白說,說誰都很不恰當,禪師應對時,常常都不講話的,但他有表現出來。
我低著頭,你不是叫我把頭抬起來嗎?你說是誰,我已經回應你了,我也沒有說我啊!你們看公案總是喜歡猜,好像腦筋急轉彎。你們不要想那麼複雜。比如,世尊拈花,迦舍微笑,這是一種會心的一笑。你們平常默契比較好,也有這種本事。所以,禪宗的公案,有時候師父問,徒弟過去就打他一下,或推他一下,你們不要覺得一定是這麼誇張。你們不要把公案想得那麼抽象,那些禪師只是透過動作回應,而他回應的方式很多種。這個誰,本來就不能講,你怎麼講都好像有問題。諸法無我,緣起性空,一切都虛妄不實,你叫我如何講?所以,他才用各種方式來表達。
聞後思惟:你的煩惱、障礙是真的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