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曰:如是!如是!玄覺方具威儀禮拜,須臾告辭。師曰:返太速乎?曰:本自非動,豈有速耶?
六祖大「師曰:如是!如是!」即是肯定永嘉大師:「你說的沒有錯!」這是第一回合。「玄覺方具威儀禮拜,須臾告辭。」你看到修道人的心嗎? 他是個真修行人,開悟後就要走了,他的心和一般凡夫的心真是差別很大。一般凡夫,心一直攀緣,或總希望別人瞭解自己修行多麼辛苦。六祖為玄覺大師印證之後,他就要走了,有什麼好留戀的?他也不會想:「我跟在六祖身邊就好了,有六祖這塊招牌,我就不得了了。」修行人不要名利,早就萬緣放下。
佛法不外乎人性,六祖大「師曰:返太速乎?」即:「你何必那麼趕呢?你剛來而已,就要走了?」對這種客人,你覺得喜歡還是錯愕?他才說幾句話就要走。六祖大師想留一留他。永嘉大師答「曰:本自非動,豈有速耶?」他跟六祖的回答又是禪。六祖說:「你這樣就走不會太快嗎?」這叫做現象,他以本體性來回答。本體無來無去即:「我本來就是如如不動,哪有回去太快這個問題呢?」功夫不比他好,早就沒有面子了。
本性無來亦無去。那麼,你死後要去哪裡?該去哪裡,就去哪裡。《金剛經》有幾個反復講的名相,即: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。各家對此四相的解釋都不一樣。「我」這個現象是總相。你現在是人,這就是現在,你現在執著你是人;你過去不見得是人,但你過去有沒有一個眾生不斷地輪迴?如果你說有,那人會不會死?死了有沒有生命?你死了,有沒有一個生命會不會繼續下去?如果有,那就糟糕了,那叫做壽者相。
我是總相,其他三個叫別相,亦是在談這個「我」。我所謂眾生的意思,即我們不斷地生死。為什麼談眾生,而不談眾死?因為有的人此生已辦,所作已畢,他就解脫了,如阿羅漢。沒有學佛的人,和你的概念是一樣的,那你學佛學那麼久,你在學什麼?沒有學佛的人,認為過去一直投胎,因為過去曾經燒好香,做好事,所以這輩子才投胎來幹人,只不過是投胎到煉鋼廠。人死了之後,這個肉體死去,再換一個身體繼續投胎。你們也是這種概念,你們這樣學佛對嗎?
你的陷阱就是,有一個「我」的存在,我的生命一直下去,此即壽者相。所以,從過去一直到現在,一直到未來,這個「我」一直在,你抓得很緊,你如何解脫生死?所以,學佛不是這樣學。有的人只能夠停留在表面的因果。因果沒有錯,但問題是,不瞭解實相,不瞭解空性,不瞭解緣起性空。四相皆是緣起,你始終不悟那個空,你始終都執著四相。這樣,第一,你沒辦法降服其心;第二,你沒有能力無所住;第三,你沒有辦法證無上菩提。
聞後思惟:如何破除我相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