隍雲:六祖以何為禪定? 策雲:我師所說:
要開悟,各種情況都會發生,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,並不一定要聽很久的課,或修行很久,或將整本《六祖壇經》背起來……悟即是:我已明瞭,我已認識我心的真相,我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,我認識了實相,我再也不被一些幻相、假相、現象所迷惑了。你們各憑本事去悟,但是不離開一個道理,那就是方向要對。所謂方向,即:你要去觀照你的心。否則,你可能就搞錯方向。
你觀照你的心,切莫從無跟空的角度去觀。你們不要誤會,不要以為坐著,什麼境界都沒有看到。你這樣坐二十年,只會變化石而已。你就是五蘊,你在讀經典不要掉入口頭禪,「照見五蘊皆空」是口頭禪,你打坐時一直在念這一句話,那是催眠而已。
叫你「照見五蘊」,所以你坐著時,要看到五蘊。你若能看清楚五蘊在玩什麼把戲,你若全部都看到了,就在那一剎那,它再也不影響你。而不是幻想有個什麼空,什麼都看不到,什麼都想不起來,就坐在那邊。而是,我靜靜地坐著,我看到了五蘊,我看到了五蘊怎麼運作;我看到了五蘊怎麼變化;我看到了五蘊怎麼產生;我看到了當怎麼樣改變它就怎麼變。有時候感受好,什麼變了,感受好就會消失;有時候感受不好,什麼變了,那個不好的感受又會消失。好的感受是怎麼樣起,不好的感受又是怎麼樣起。有時候怎麼會感受到完全沒感受呢?這些你都當觀察到。所以,你的物件就是五蘊,你所觀察的物件不離開五蘊,離開五蘊沒有東西可以觀。所以,觀自在菩薩教我們要不斷地認識自己,要用智慧的方法,去看清楚五蘊的真相是空相。《心經》是這樣教的,其實六祖也是這麼說的。
接下來的經文很重要。一般的修行一定沒有離開止觀。禪門、般若的修行就是觀,即不斷地去認識,不斷地深入,如此反復,而非讓心靜下來才起觀。除了禪宗之後,一般所有的宗派,都沒有離開止觀。而禪宗,不論禪定解脫,只問見性與否,只問你是否見到了,你是否照見到了。所以,六祖從來沒有叫人修定,定成就再起觀。甚至,你如果坐著修定,六祖一定會罵你。
智「隍」禪師問「雲:六祖以何為禪定? 」即:「六祖是用什麼方式教你們禪定呢?」他為什麼會這麼問呢?為什麼不問:「六祖大師是怎麼教你們明心見性的」?因為志隍就是這個問題卡住,他因為入定而被玄策破。既然不對,那就請玄策說說看,他的老師是如何教的。
你不要妄自菲薄,假設你沒有很好的因緣福德,你要坐下來好好聽一本經很困難,你要把這本經從頭至尾聽完更困難。下面是六祖大師的心法,即是曹溪禪,曹溪禪非默照禪,亦非話頭禪。曹溪禪,即六祖所教的禪定。玄「策」答「雲:我師所說:」要簡單地把老師的精髓講出來也不容易,他即將講出六祖大師是如何教的。
聞後思惟:你知道如何觀五蘊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