僧雲:和尚還得否。師雲:我不得。
六祖說:「會佛法的人得。」於是「僧」人又問「雲:和尚還得否。」有兩個概念:一為有得,二為不得。你聽課,得到了什麼?遇到善知識,你若不問,就不會覺悟,因為你沒有懷疑。我問你是否有心得的意思,不是叫你一定要透過嘴巴回答,因為我不會活在一定的概念。你體悟的,你展現給我看。所以,達磨祖師問慧可,慧可出來頂禮之後就退回去了,達磨祖師讚歎慧可得到他的骨髓。
六祖大「師」回答得很平常,他答「雲:我不得。」此「不得」不是不懂,跟你的「不得」不一樣,因為你真的不懂。這就是謙虛的人跟無知的人的差別之處。般若經,你要把握一個原則:它一切盡破,又一切盡有。一切法畢竟空、無所得,你叫他執著什麼?一切盡有,就是因為他不執著,他該怎麼展現、表現,他都會盡情展現。你若懂得《金剛經》「無住生心」這四個關鍵字,法你就能全部懂。你是有住,有執著,你看到什麼就執著什麼。你的無心,是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無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,無大慈大悲的心,無度一切眾生的心。
你不要覺得空很難,「有」更難;你不要以為放下很難,提起更難。放下是將內在的東西放下就好,提起是要提起眾人的事。你不敢生心,因為你會講:「泥菩薩過江,自身難保。」我還活著,我明明就是活菩薩。有一次,彌陀寺的道場剛蓋好,我那天剛好過去,住持和尚在忙,有幾個信徒說要來參觀。我說:「我來招呼好了,我帶他們去參觀。」到了大雄寶殿,信徒們問我說:「師父,木雕佛祖來了嗎?」我說:「活的佛祖來了,活的更重要。」你要活著,不要枉費你活著。活著,就當生心,生廣度眾生的心。你不要生煩惱心,你不要生小人的心。無住而生心,《金剛經》就透徹了。六祖講「不得」,才是符合實相,因為實相無所得,一切法不可得,畢竟空。
六祖說「不得,僧」人又問「雲:和尚為什麼不得?」六祖大「師」答「雲:我不會佛法。 」釋迦牟尼佛講的法是不是佛法?孔子、老子講的法是什麼法?佛所說的法是佛法,這叫基本概念。但是,如此解釋佛法是比較狹隘的,因為佛所說的法就是真理,只要有人講真理,不管他是誰,比如,他講法符合三法印或大乘一實相印,他講的就是佛法。
很多人學佛法遇到很多障礙,因為他覺得大乘佛法非佛說。也有人說,《壇經》也不是慧能說的,而是他的弟子神會藉助師父的名義說的。一個人只要能講真理,他講的法就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般。佛法並非只有釋迦牟尼佛才能講,其他人都不能講。佛教不可能這麼獨裁。你若認為,只有釋迦牟尼佛講的對,其他人講的你都不相信,你就掉入了門戶之見。那你就不是一個覺悟者,而是一個宗教的狂熱分子、偏執分子,你很狂妄,你的概念很不圓滿、不平等。
六祖講他不會佛法,因為他不會照本宣科。一:他不會抓著佛所講的語言文字不放,他已經超越了,即《金剛經》所言之: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;二,他不會排斥佛教之外的其他道理。比如,他講「恩則孝養父母,義則上下相憐」,即是儒家的思想。因此,讀書人不會排斥《壇經》,因為其中既有儒家和老莊的味道,又有禪的味道,又表現了佛最究竟圓滿的智慧。在一切法當中,只要你會展現,那就是活活潑潑的,無一法不是佛法。
聞後思惟:你將佛法融入生活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