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日, 07 八月 2022 15:36

暢談六祖壇經(1191)隨眾參請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吾恨不能遠去親近,虛受國恩。汝等諸人,毋滯於此,可往曹溪參決。乃命門人志誠曰:汝聰明多智,可為吾到曹溪聽法;汝若聞法,盡心記取,還為吾說。志誠稟命至曹溪,隨眾參請,不言來處。時祖師告眾曰:今有盜法之人,潛在此會。志誠即出禮拜,具陳其事。師曰:汝從玉泉來,應是細作。對曰:不是。師曰:何得不是?對曰:未說即是,說了不是。

  神秀曰:「吾恨不能遠去親近」六祖惠能「,虛受國恩。汝等諸人,毋滯於此,可往曹溪參決。」神秀不但講出來,而且還付出行動,這不太簡單,他還是有歷練。「參決」,參是參訪,決就是突破你的疑惑。你看了這一段,你不得不讚歎神秀,他真是了不起。「恨」代表神秀內在很是迫切。他知道六祖是個見性的人,他也想去跟他請教請法。但是,有礙於各種條件因素,他不能親自去:一,因為他是國師;二,因為他是住持。他走不開,就勸他的信眾不要停留在這個道場,可往曹溪參決。

  神秀「乃命門人志誠曰:汝聰明多智,可為吾到曹溪聽法;汝若聞法,盡心記取,還為吾說。」神秀的門人一定很多,之所以只派志誠去,是因為志誠聰明多智,即他的反應很快,記憶力很強,解讀能力很好。所有弟子當中,屬於他最優秀。他當然要派一個最優秀的人去。

  「志誠稟」神秀之「命」,徒步從湖北遠道而來。他不辱師命,來「至」廣東韶關「曹溪,」隨眾作務,隨眾出坡,隨眾生活。等到六祖有機會說法時,「隨眾參請,」但是他「不言來處。」他並未說明他的來歷。

  當「時祖師告眾曰:今有盜法之人,潛在此會。」以前是叢林,雲水僧來來去去。但六祖很厲害,忽然來了一個陌生人,他一看就知道。如果他的徒弟人數很少,他能辯認出志誠沒什麼奇怪的。但是,以六祖當時的知名度,相信聽的人很多。如果有好幾千人在聽,就不容易了。六祖知道有陌生人來聽法,但是對於一般的陌生人,六祖不會說他「盜法」。

  「志誠」也不拖拖拉拉,直截了當出來向六祖頂禮,他「即出禮拜,」說明來處,「具陳其事。」

  六祖大「師曰:汝從玉泉來,應是細作。」「細作」即是間諜。六祖這麼講很有趣。

  志誠「對曰:不是。」六祖大「師曰:何得不是?」志誠「對曰:未說即是,說了不是。」即:我還沒有說之前,當然是偷偷地來;但是我現在已經表明來歷了。而且,他也可以說,他沒有機會向別人說明,因為沒有人問他。既然六祖你問我,我當然就會回答。

  志誠的對話,足以證明他是一個聰明多智的人。他反應很好,顯出他聰明多智。因為被六祖大師識破,他反而有機會開悟。如果靜靜地聽講,沒有直接跟六祖大師對話,反而沒有機會談真正的問題在哪裡。所以,有很多事情還是要坦白。你沒有坦白,就是有障礙,這些都是你的心結,讓你不能夠開悟。我們能學到直心不簡單,要內心沒有障礙亦不簡單。

聞後思惟:向人請法之前,你自己準備好了嗎?

 

 

閱讀 478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