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二, 27 九月 2022 15:46

暢談六祖壇經(1242)憎愛之心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自南北分化,二宗主雖亡彼我,而徒侶競起愛憎。

  從表面上看,似乎每個人都很有思想,其實不然。其實,你對你自己太不瞭解了。你沒有思想,因為你的思想是透過輿論而來的。所以,鮮有人能很正確地去作判斷。要重義氣比較簡單,但是你要有智慧,其實並不那麼簡單。

  重義氣的人,潛在意識還有嫉惡如仇的概念,所以他們很容易打抱不平、拔刀相助。路見不平是你個人的看法。比如,你看到一個母親在罵小孩,你就過去說:「你當媽媽的不能這樣罵他。」你不瞭解情況,你這樣講是不對的。比如,你到一個道場,看到那個師父脾氣很不好,一天到晚刁難他的徒弟。你跟那個師父說:「你算什麼出家人?一天到晚傷害你的徒弟。」其實,你並不知道人家在做什麼。我一天到晚照顧你,讓你不能獨立;我一天到晚讚美你,讓你經不起挫折。在周朝的時代,憂鬱症的人口有多少?在清朝的時代,憂鬱症有多少人?你知道我在說什麼嗎?當今的時代,只要早上起來沒有太陽,灰濛濛的,我的心情很不舒服,我就得憂鬱症了。你為什麼得憂鬱症?因為你經不起考驗,你耐不起一點挫折。以前的年代,父母的收入那麼少,竟然可以生十二個孩子,而且都還能活下去。那些父母怎麼沒有得憂鬱症?因為他們從小經歷很多挫折,所以很多事情對他們而言都不是挫折。

  重義氣很好,但你若沒有智慧,你就常常會做錯事、幫錯人。重義氣的人,不見得是年輕人,這與人的個性有關。假設你的子女或身邊的朋友有這樣的狀況,你如何去勸導他呢?有很多人重義氣,到最後晚節不保,比如為了幫朋友擔保而被牽連。你的朋友有困難,你可以借他錢,但是不要擔保。你要真心待他,有能力的就幫他。

  志徹的緣起,就是因為與他的個性有關係。他交錯朋友,他的朋友是出家人,是神秀的弟子。你如果是出家人,假設你沒有悟道,你只是凡夫僧。一般人會怎麼樣,你也會怎麼樣。

  「自南北分化,二宗主雖亡彼我,而徒侶競起愛憎。」二宗主指的是神秀與惠能,他們倆沒有問題。惠能了不起,神秀亦不簡單,他是武則天的國師。師父本身沒有問題,而是徒弟有問題,關鍵就在於「愛憎」二字。三祖僧璨的《信心銘》一開始就講:「但莫憎愛,洞然明白。」我們什麼時候能把憎愛真正放下呢?為什麼我們內心一直有憎愛的概念呢?這樣的概念,其實我們有意無意都在談。喜歡是陷阱,討厭也是陷阱。所以,你不要常常把喜歡與討厭掛在嘴邊,掛在嘴邊就是想在心裡,想久了就藏在心裡,藏久了就刻在心裡。我們要把怨恨寫在沙灘上,把感恩刻在石頭上。寫在沙灘上,海水一來,不就沒有了嗎?刻在石頭上,真是銘記於心。很多人不瞭解自己,我常常建議他們帶一支錄音筆,錄自己常常講什麼話。錄起來,你就知道你是個什麼樣的人。比如,動不動就講「討厭」,動不動就講「管它」。

聞後思惟:如何離開憎愛的陷阱呢?

 

閱讀 435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