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五, 04 十一月 2022 09:54

暢談六祖壇經(1256)解真實意

作者  作者:禪儒達觀 整理者;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  兩邊的概念,佛都曾經講過。佛有幾條腿?你臨時抱佛腳,要抱哪一條腿呢?我看你是沒辦法抱,因為佛的兩條腿都很腫,腫到你沒辦法抱,因為太多人抱了。一個人講話,我只要知道他的意思就好,不需要把他的話背起來,不需要原封不動地講出來。我知道佛的意思就好,我就放下了,就吸收了,就不見了。無常也對,常也對,對在哪裡呢?說無常,若能破執常之人的執著,那是對;說常,是破口口都說無常的人,那就是對。此即為妙用。佛法不可以帶入公式,你不要把它當成數學。若是能帶入公式,佛法還叫做般若嗎?還可以稱作不可思議嗎?

  六祖為什麼以無常的角度來說明呢?眾生皆有佛性,你亦如此。你現在還沒有悟,如果是常,你就永遠都不會悟。如果是常,凡夫永遠是凡夫,迷的人永遠是迷,執著的人永遠是執著,痛苦、不幸、悲傷也永遠是這種狀態。這樣學佛,一點意義都沒有。故六祖才說無常,說無常者即佛性也。他的意思即:佛性就是覺性,眾生皆有覺性,當我們因緣成熟時,有可能一念悟即佛。

  其次,有常者,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。有常者,即眾生有執著,所以眾生才會生起一切的善惡分別妄想執著之心。執著善,執著惡,執著好,執著壞,執著一切的分別,執著一切的對待。眾生就是有這樣的常執。六祖所解釋的無常與常是活用的,而非死的,他是很明白地說出眾生的狀態。

  佛剛說法時,並沒有佛性這個概念,是後來才講的,他之前都是講空和緣起。佛談佛性有個很重要的概念,就是要讓眾生生起信心,讓眾生有希望。我有佛性,就代表我有佛種,所以我才有機會成佛,故曰「佛種從緣起」。透過緣起,透過因緣成熟,你會成佛。說佛性,因為學佛第一個概念就是你要信,你沒有信心就學不了。佛講的佛性其實與般若經講的空性是一樣的。一般人覺得空性這個概念很空泛,他很害怕好像沒有東西,因為他對空不瞭解。眾生對般若不能相應,佛才講佛性、如來藏,讓眾生感覺到好像有個立足點,但他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要破妄想執著,只是他立足點的角度不太一樣。

  上課,你有時候聽到會很害怕。比如,當你第一次聽我講:「不用這樣修。」這跟你的概念不太一樣,你當然會害怕。所以,剛聽到這種理論的人,會懷疑師父說錯。但是,你沒有把話聽清楚。我是說:「不用這樣一直修,而不懂道理。」或是:「不用那樣修,好好生活就是修行。」這是修還是不修?你們會聽整個內涵嗎?只是你安個修的名稱,這個修是多此一舉的,你本來就當好好生活。生活就是修行,你很容易契入無為法;生活就是修行,有時候卻會變成有為法。人的心念很可怕。你很自然地生活,就是無為;好好生活,若刻意生活就是有為。你要好好聽,但是你沒有智慧和耐性,你會誤解別人的話。連行昌這麼用功的人,很尊敬六祖大師,他都會講這樣的話。你不敢對我講這樣的話,因為你怕講錯,因為你也不確定。

聞後思惟:你瞭解佛法真正的內涵嗎?

 

閱讀 354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