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二, 08 十一月 2022 18:39

暢談六祖壇經(1262)全然真誠

作者  作者:禪儒達觀 整理者;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  你坐在那裡,看到佛像,你當先問你自己,你對這座佛像真誠嗎?你對它都不見得真誠。你雖然會拜它,並不代表你真誠。就像你看到一個人就向他說早安,但你不見得真誠,因為有時候你只是一種人情世故而已。同理,你們是一家人,你們彼此之間也不見得很真誠。

  你不用談別人,只要問你自己。你為什麼做不到,你思考過這個問題嗎?我曾經看到狗和貓,狗看到人不見得會防衛,但貓對人的它的防衛心卻很強。雖然狗沒有見過你,但它看了你一眼還是趴著。但是你很少看到一隻你不認識的貓看到你會繼續趴著,它馬上會反應。我那時候看到貓的動作,我不會想:「原來貓跟狗不同。」我只會想:「好慚愧,為什麼貓看到我會跑?」那就代表我們自己還不夠。

  「誠」字,是需要用悟的,還是你可以決定你誠不誠意呢?要等到你開悟之後才能達到,還是現在就能夠決定?如果你有百分之百的誠意,你就開悟了。你不是沒有能力開悟,而是你不願意。你看到你的內在,會覺得好奇怪。你要不斷地去突破,若是真的沒有辦法,當然不可以勉強。比如,我沒有能力拿起一千公斤的東西,但是我卻有能力撿起垃圾。你有能力的,你要先做。

  你能夠真誠對待你的父母嗎?你有時候都覺得沒辦法,覺得他們很煩、很囉嗦。至於你的兄弟姐妹,你們越長大,就越沒有辦法真誠地在一起。有時候,你們甚至會覺得朋友比兄弟還親。問題是,你要問你自己,你是否能真誠待你的兄弟姐妹?你跟他們還有血緣的關係。假設沒有孝悌,就不可能行仁義,這個概念是成立的。孝悌指的是對內,你都做不到,你就不可能對外行仁義。

  《中庸》曰:「自誠明,謂之性」。由於真誠,自然明瞭,這一種狀態是自然的,這就是我們所講的「眾生皆有佛性」。你如果能,你就要直接這樣恢復,即為恢復本來面目。但是一般人因為不懂,才有「自明誠」。他明白這個道理,是因為別人教的,故「謂之教」,這叫做教化。前面講的是先天的,後面講的是後天的。能明瞭自己是什麼狀態,就是我們所講的明心見性。假設對這個道理徹底明白,他自然就會真誠。

  你做不到,你就當問你為什麼做不到。或者,是你們察覺不到你們不真誠?如果你只對某個角度真誠,那是不夠的,那就是你的障礙。你連一點雜質都不可以有。若是有,你就不可能大徹大悟,你是要全然的。你覺得對有情的比較容易真誠,還是對無情呢?對無情的,因為它不會跟你唱反調。所以,有的人寧可跟石頭或狗在一起,都不要跟人在一起。

聞後思惟:如何才能做到百分之百真誠呢?

 

閱讀 239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