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斷不常,不來不去,不在中間及其內外,不生不滅,性相如如,
「不斷不常,」從一般的角度來解釋,即是:我們生命的狀態不是斷滅的,也不是常見。以大乘行者的知見來講:如果你認為有煩惱可以斷,此叫做斷見,因為這是你的知見;如果你認為有個涅盤可住,菩提可得,即叫做常見。大乘的見解,即煩惱是不實在的,你不用斷;無明無須破,無明也不實在;業障不用除,業障不實在;阿賴耶識的種子不用清理乾淨,因為它亦是畢竟空寂的。
你若真懂,你就能夠百分之百地肯定,能夠把你的問題百分之百作一個確認。常言道: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。」這部「經」就是一種現象。你隨緣盡份,沒有好壞,好好照顧家庭。你想要讓它怎麼樣是陷阱,都不管它也是陷阱。
如果你們跟我講: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。」我的回答方式可以有所不同,因為我會視你們的程度而言。你家有沒有這一本經?如果有,那你就繼續念吧!有一次,我身體不舒服,我突然感覺到以前我從來都是不想去理它、不想去管它,我並沒有好好照顧它,我的身體是因果報應,所以我向它懺悔。我身體不舒服時,我感覺到一種概念:其實我很感謝它,由於它的存在,我今天才有機會突破我自己。由於它病苦的反應,才讓我有機會突破,我才會有能力,才會去覺察我如何突破。如果它沒有反應,我可能也不想去突破它。
同樣的概念,面對很多事,你應該如何隨緣盡份,這個概念是很重要的。怕的是,你想要隨緣應份,你的內心卻不知不覺產生執著。只談隨緣,我怕你會放逸、懈怠,再講盡份,我又怕你會執著,所以最好再加「無所求」這三個字,否則你沒辦法中道。一句話,你終身奉行去修行就足夠了。不斷不常,這是大乘的正見。不斷煩惱,不住涅盤菩提。
「不來不去,」即是非時間的。來去是時間的現象,但是你的那個能知,過去如此,現在如此,未來亦如此。它三世盡如此,並非過去有、現在沒有,所以它從來就沒有來去,因為來與去是相對的。
「不在中間及其內外,」此即非空間。無形無相的東西豈有個定點?有形有相的東西才有個空間。內外是兩邊,中間是中間,其實也是相對,即邊與中的概念。故,不住兩邊,亦不執著中間。為什麼非空間?因為本來面目無形無相,所以你沒辦法去研究它是什麼。
「不生不滅,」為什麼不生?非因緣所生。既然是非因緣所生,當然就不滅。只要是因緣法,一定是生滅的。
「性相如如,」就是平等之意。現象與本體是不可以分開的,故曰緣起性空。講緣起,就含有性空;講性空,就含有緣起的作用。有的名詞講一個,另一個就涵蓋於其中,但是怕你不懂,便又再講清楚一點。以絕對真理的角度來看,現象與本體是不二的。一個如,叫做平等不二。諸法皆如,一切法都一樣,故曰如如。
聞後思惟: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悟緣起性空不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