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五, 26 一月 2024 22:02

暢談六祖壇經(1532)緣起如幻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 

  逆境不可怕,順境才可怕。一般人墮落都是墮落於順境。所謂「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」,在逆境修是最簡單的,在順境修才困難。有言道:「富貴學道難。」你走到哪裡,每個人都尊重你,都對你畢恭畢敬,你要如何修?因為你有正見,所以逆境來,你要正觀緣起;順境來,你也要正觀緣起。

  並非我們在教《壇經》,我們才老王賣西瓜自賣自誇說《壇經》好。太虛大師說:「中國佛教的特色在於禪宗。」簡而言之,幾乎很多教理都是依教奉行。這些法不離開心,心生種種法生,心滅種種法滅。什麼叫做修?實在是如夢幻泡影。修也夢幻泡影,不修也夢幻泡影,關鍵在於你悟與不悟。悟,不用刻意去深山、禪堂、佛堂,也不用刻意打開書來看。

  很多宗教都是屬於官方宗教,深入民間的就是禪宗。不識字的人沒有辦法深入佛法,所以叫做官方。假設一個人不是士大夫,沒有一點經濟基礎,是不可能讀書的。三餐都吃不飽,不可能進入私塾,也不可能有老師專門教。只有禪非關文字,不離文字,這就是特色。禪,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,三教九流都可以。六祖開示時,就有三教九流共同來聽他講法,而且都聽得法喜充滿。

  禪宗分兩個字:禪與教。表面上,禪不講教,其實禪教本來是一體的。禪師所講的話,一定符合佛所說的法。而且,禪宗表面上不立文字,其實在大藏經中,禪宗留下的文字最多。如果你學禪不學教,你常常會偏差;如果你學教不學禪,你常常會執著。

  學禪,有兩個最主要的概念:不外乎頓與漸。我一講,你就懂,那就是頓;我一講,你就不懂,那你就慢慢來。頓教的代表是六祖慧能,漸教的代表是神秀,但是二者不能拆開,佛法不是二法。有的人將之融合,說:「理可頓悟,事當漸修。」

  既然法無定法,每個人因緣不一樣,有的人是頓悟頓修,有的人是頓悟漸修,有的人是漸修頓悟,有的人是漸修漸悟。既然一切都要符合因緣,所以不用去爭辯這個概念。話頭禪和默照禪屬於漸。所謂頓,即天下本無事;所謂漸,即庸人自擾之,慢慢讓自己變聰明一點。難是難在你沒辦法一下子翻轉。有同學問我:「師父,如果我聽你的課,沒辦法一下子翻轉該怎麼辦?」我說:「那你就不斷地翻,看什麼時候能翻到。」

  教即經教。你看什麼經都可以,簡而言之,就是權與實。權,就是權巧方便,因緣施設。戰亂時,皇帝都會派將軍去平定,故《水滸傳》曰:「太平本是將軍定」。但是,平定完了之後,皇帝都要殺將軍,故又曰:「不許將軍見太平。」所有的軍權都在將軍身上,將軍不但有權,也有能力,所以皇帝害怕。天下太平了,又不許將軍存在。皇帝又要利用將軍,又怕將軍來篡位。

  對於這句話,禪師的用法又不是這個意思。「太平」指開悟的境界,這要你自修、自悟、自證,沒有人能幫你。勝過別人的為強者,勝過自己乃勇者。當你開悟了之後,「不許將軍見太平」,開悟之後也沒有一個開悟的東西,之前只是方便跟你說。修了好半天,才知道「無智亦無得」。叫你去度眾生,最終卻「實無眾生可度」

聞後思惟:你願意直接了當從心下手去體悟嗎?

 

閱讀 246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