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五, 19 四月 2024 15:16

暢談六祖壇經(1581)尋根究底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 

  觀察因緣,你能解決問題就好。如果你不能解決問題,你要繼續追。比如,你有自尊心是一個結果,是什麼造成自尊心的?你一下子談我執是不能解決的。是什麼引發你產生自尊心的?最貼切的你反而沒有去察覺,你學佛法太不現實,所以用不上。是你自己的概念又支撐另一個概念,比如,你希望被人家尊重的概念來支撐你的自尊心,如果到此處就能夠消除你的自尊心,那麼就到此為止;如果還不能,就要再追問下去:是什麼讓你要被人家尊重?就像十二緣起,不見得要回到最後的無明才能破。比如,愛、取、有,假如我能夠知道,是因為貪愛而執取,能夠解決了,就不需要往前推。人生很多問題皆是如此。

  「我們跟萬物是一體的」是方便說。何為體呢?有的概念可以方便說,但是你要知道。你應該要精準再精準地看到,那只是無盡的緣起。你要不斷去觀察,直到你最後能夠突破。每個人到底如何觀察才能夠突破,要看每個人的因緣。你們根器不同,就代表你們的因緣不一樣。有的人聞一不知一,有的人聞一知一,有的人聞一知三,有的人聞一全部懂。你只要知道每一個人的特色就好,知道他是蘿蔔就裝在蘿蔔的坑中,他是鳳梨就裝在鳳梨的坑中,他若既非蘿蔔亦非鳳梨就讓他去。知道特色,一定是透過觀察,聽其言,觀其行。有智慧的人是把複雜的東西變得很簡單,但是簡單的東西卻能夠觀察得很細微、細膩。

  你只要懂緣起,你的智慧一定跟別人不一樣。一般人之所以不思考,是因為他不知道如何思考。你的問題本來就只有一個,但如何瞭解你的問題,可以切成四個區塊,每個部份又可以洐生四個區塊,接著又可以再洐生下去。故,緣起甚深。想不出來,就要繼續受苦;想不出來,就要繼續想。那是你的人生,想不出來,就是你的障礙。離開煩惱,找不到菩提;離開問題,找不到答案;離開娑婆,找不到快樂。

  因為我們不知道一切皆是緣起,身心世界所有現象,包括物質現象和精神現象,我們都執為實有。當別人認為實有,你無須一開始就反駁他,你可以認同他。世尊講法是隨順世間人的腦袋而言的。你認為是真實的存在,他就從此處與你探討。但是,一般人並非如此,一開始就爭,就否認別人。比如,一個人認為煩惱是真的,你就問他:「既然是真的,為什麼會消失?既然是會消失,那麼真的是怎麼回事?如果你認為天上的雲是永恆不變的,為什麼風一吹來,它的形狀又改變了呢?」你要很清楚與對方一問一答,很多經典皆是這種形式,不僅僅是大乘經典,《阿含經》亦是如此。不可以一開始就否認別人,而是從那個問題來探討,讓他察覺到他的想法與知見不能成立,他的思維是不對的。既然不對,那就要朝向對的地方。一般人沒有般若智慧,但是我們要引導他往般若的智慧去。我們自己用功亦是如此,借由書本及師長的教導,而朝向般若的方向。

聞後思惟:你願意一直提問追問,直到恍然大悟嗎?

 

閱讀 313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五, 19 四月 2024 15:30
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