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光來歷
時有僧神光者,曠達之士也。久居伊洛,博覽群書,善談玄理。每歎曰:「孔老之教,禮術風規,莊、易之書,未盡妙理。近聞達磨大士,住止少林,至人不遙,當造玄境。」
要解:
1、曠達:心胸豁達。心不開,怎能入道。
2、伊洛:伊、洛二水的合稱。
3、博覽群書:不經博覽群書,怎知佛經之可貴。
4、玄理:深遠奧妙的道理。常指發揮道家思想的哲理。
5、孔老:孔子教仁道,老子行無為。
6、莊易:莊子談自然,易經論天道。
7、大士:菩薩為自利利他、大願大行之人,故有此美稱。
8、至人:聖人,有大德的人。莊子˙逍遙遊:「至人無己,神人無功,聖人無名。」
雪中堅立
乃往彼,晨夕參承。師常端坐面牆,莫聞誨勵。光自惟曰:「昔人求道,敲骨取髓,刺血濟饑,布髮掩泥,投崖飼虎,古尚若此,我又何人?」其年十二月九日夜,天大雨雪。光堅立不動,遲明積雪過膝。
要解:
昔人求道,今人不及;無法得道,其心不誠。為表其意,堅立不動,積雪過膝。
斷臂求法
師憫而問曰:「汝久立雪中,當求何事?」光悲淚曰:「惟願和尚慈悲,開甘露門,廣度群品。」師曰:「諸佛無上妙道,曠劫精勤,難行能行,非忍而忍。豈以小德小智,輕心慢心,欲冀真乘,徒勞勤苦。」光聞師誨勵,潛取利刀,自斷左臂,置于師前。師知是法器,乃曰:「諸佛最初求道,為法忘形,汝今斷臂吾前,求亦可在。」師遂因與易名曰慧可。
要解:
1、甘露門:指如來之教法。甘露為涅槃之譬喻,故趨赴涅槃之門戶,譬之為甘露門。
2、曠劫精勤,已至佛道;難行能行,是大丈夫;非忍而忍,是真修行。
3、小德無道,小智無法;輕心於法,慢心於人。
4、自斷左臂,以表決心。
5、法器:凡能修行佛道者,稱為法器。
6、為法忘形:為求法,可犧牲其性命。今人為身軀,而忘了法。《涅槃經》十三,過去之世,佛日未出,我於爾時作婆羅門。周遍求索大乘經典,乃至不聞方等文字。我於爾時,住於雪山。釋提桓因心大驚怪,自變其身作羅剎像,甚可怖畏。下至雪山,去其不遠,而便立住。宣過去佛所說半偈:「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。」是苦行者,聞是半偈,心生歡喜。即從座起,四方顧視,言向所聞偈,誰之所說。我於爾時,更無所見,唯見羅剎,即便前至是羅剎所,作如是言:「善哉大士!汝於何處得是過去離怖畏者所說半偈。」即答我言:「我不食來已經多日,處處求索,了不可得。」我即問言:「汝所食者,為是何物。」羅剎答言:「食人暖肉。」我復語言:「汝但具足說是半偈,當以此身奉施供養。」羅剎答言:「誰當信汝!為八字故,棄所愛身。」我即答言:「十方諸佛,亦能證我,為八字故,捨於身命。」羅剎答言:「諦聽!諦聽!當為汝說。生滅滅已,寂滅為樂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