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日, 22 十二月 2019 16:26

傳心法要講記-208

作者  釋達觀/講述 無念齋/整理

76493082

 

  好教爾知那得樹上自生底木杓,爾也須自去做箇轉變始得。若是箇丈夫漢,看箇公案。僧問趙州:『狗子還有佛性也無?』州云:『無。』

  《傳心法要》再兩節課就會上完了,所以今天跟下個禮拜,我們《傳心法要》就會上完,然後各位大家也要稍微去回想一下,就是《傳心法要》從頭到尾在跟你說什麼?你自己要去體悟,現在已經要作結論了,其實修行是悟道以後才開始的,我講真的是這樣子。在你還沒悟道之前,大家都在摸索,但是在摸索的過程當中,首先,先把人做好,這是一個重點。你首先,要先把人做好,如果你沒有先把人做好,很多的東西是有問題。有很多的東西,是你要親自走一回。如果,你沒有親自走一回,你單純看一些名相,我現在講的名相不是只有佛學的名相,我現在講的是任何的名相都一樣,你沒有親自走一回,我告訴你,你對那個名相,其實你是不能領悟的。但是,你會以爲你知道,我可以告訴你,事實上是可以證明你是不知道的,爲什麼說可以證明你是不知道?因爲你沒有親自走過,所以我說你不知道,我們等一下就可以證明「你真的不知道」。

  「好教爾知那得樹上自生底木杓,爾也須自去做箇轉變始得。」上面是不是「難了又難」,你在「難了又難」下面有沒有一個逗號?有!那個「好」字跟下面那個「教」是要連在一起。「好教爾」,現在才可以教你,教你什麼?教你「知那得樹上自生底木杓,爾也須自去做箇轉變始得」,「自去做箇」這四個字劃起來。現在這個話看起來比較繞口,我直接講白話好了。比如說一棵樹木,這樣從下面生長,它慢慢就會長成枝幹。這個「木杓」,這個「杓」就像我們所講的勺子。水柄就像北斗七星的那個柄一樣。就像你要在樹上取個木柄,然後來做勺子,那麼也需要你「第一親自去採,第二親自去做」。「轉變始得」,它才能夠變成一個勺子。所以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說,縱使這個道理,也要你親自去做。那麼舉個例子,你看到勺子,你就知道怎麼做嗎?

  我現在舉一個很簡單的概念,請注意看。你要注意看,我寫這個字,這個字叫做「知」。你在生命當中,你知道你自己講幾個「知」嗎?我講幾個關鍵的「知」,看哪一個你知道,知道大道的人舉手。第一個叫做「知道」,大家常講吧!這個字深哦?所以我們講知道,其實一輩子也不知道,我告訴你一輩子也不知道。就像我們禮拜天講的,我說你們在談道這個字,不太適合講幸福之道的過程,因爲這個字是很深的,中國哲學最深的字就是「道」。但是我們一輩子就不知大道,所以我們從頭到尾就是不知道。我們從來沒有知道,但是這個字講了一輩子,他永遠不知道。

  再來,我一個字、一個字講,你知道的人要舉手,知道嗎?再來「知過」,你真知己過的人舉手,你知道自己所有的過失的人舉手。比如說你身上有幾個過失,你知道嗎?應該不知道!應該不知過吧!我現在的知過,就是我知道我所有的過失,這樣了解嗎?所以我這個知,真的是知道哦!我知道我所有的過失,我們很少人知道他所有的過失,有的人只是輕輕地點你幾個過失。如果我們學過《百法名門論》,就會知道我們的到底有幾個不善心所。但是一般人,看到你就跟你講說「唉呀!你有什麼過失」,他會這樣講嗎?一般人不會,一般人只會簡單地告訴你幾個字。比如說曾國藩他的家書,常常告訴他的弟子,他說人這一輩子最失敗的,就是兩個字,敗在兩個字,一個是「懶」一個是「傲」。講兩個字,已經正中你的內心世界了。那我再講下去,我於心何忍。

  你這一輩子的失敗,你只有這兩個字而已嗎?但是曾國藩那個字講得很好,因爲那個懶字,引發所有的過失,一個懶字引發很多的過失。所以他提綱挈領講兩個字,你就被他說中了。你的過失到底有多少?天哪!他又說一個人的家庭失敗,到底敗在哪裏?一個人成敗,到底敗在哪裏?他都一一有說明。所以,你看到他的家書,感觸很多,如果你學了佛法之後,你感觸更多,爲什麼?因爲,我們一般人,沒有全知道他的過失,看不到他的過失,我們一般人看不到。

  再來你常講的兩個字,看到別人就合掌說什麼,說兩個字,哪兩個字?「感恩」!哪一個人知恩?我現在不要講過去,我現在講未來,現在皇天在上,后土在地,你現在,在這裏發誓「從此刻起,我再也不講一句抱怨的話」的同學,舉手。我現包一萬二給你,從現在開始,不再講一句抱怨的話,一直到往生,我包一萬二給你。過去不要講,從現在開始。只跟你講說不要講一句抱怨的話,不是八卦,也不是是非,而是不要抱怨的話,爲什麼你沒有勇氣舉手,爲什麼?因爲我們太了解自己嘛!

  那麼你會抱怨,就代表你知不知恩?你根本不知道恩嘛!所以你會一輩子抱怨下去,所以「知恩」這個概念,對你來講,你真懂嗎?你不懂!你不要輕易說你懂。「知道」也不懂、「知過」也不懂、「知恩」也不懂,那還有什麼?還有很多,你真「知己」嗎?真的知己,我就明心見性了,這不用講,你馬上就知道「你根本不知己」。同理可證,你一定不「知人」。這兩個字(己、人),在我們中國的經典常說,《孫子兵法》裏面,也叫我們知己知彼。老子《道德經》更講得很直接,「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」,《道德經》講得很直接。

  但是我們也不知自己,那麼我也不知別人,那麼第三個字就應該不用說了,知什麼?唉呀!我們是知心(心)的好友啊!你只要懂一個字,你只要懂不知己,你就一定不知心,那麼我還要再寫嗎?我現在講的這些名相,是佛學名相嗎?是還是不是?但是你們以爲說,佛學名相你們不懂而已嗎?不是!我告訴你,我們講的一般的名相,你也不懂,爲什麼不懂?因爲你沒有走過,你知道我最後一個要寫什麼嗎?最後一個要寫(足),你們不是常講知足常樂嗎?知足常樂有好幾個意思,一個是知道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你知足嗎?

  我現在寫這幾個字(知-道、過、恩、己、人、心、足-智),我可以跟你打包票,你只要懂一個字,不是叫你全部懂,不用。你只要懂其中一個字,其實你就有智慧,任何一個字你真懂,你的智慧就生起了,你會有無量無邊的智慧,你就會打開了。我現在寫這個概念,我已經把很多世間法佛法,其實都融合在裏面了,也就是說如果你真知,那還得了。

  所以我們今天的知,是屬於不知、無知的狀態,還有一種狀態叫做錯知,今天禪宗的東西它都講得很直接了當,它爲什麼叫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,它不拐彎抹角,它就單刀直入跟你切入一個問題。但是,這裏面看起來,每個字都不一樣,其實你只要一個字切進去,每個字道理一不一樣?都一樣!沒有一個字不一樣的。那麼,如果這樣的概念你不懂,下面黃蘗禪師要教你的概念,你應該更難懂。你現在是不是收到講義了,你現在收到的這份新的講義,應該更難懂。這個概念,你可能還有機會切入,有可能哦!這個概念你還可能比較親切,你還有一條路可以進入。如果這個概念不懂,你現在要用後面黃蘗禪師教你的,你可能會更難懂,我不蓋你,你可能會更難懂,我們先從這個概念懂。

  但是知跟智,你看古書,古書有時候寫知,它就代表智,你看古文真是這個意思哦!有時候的知,就是智的意思。但是我現在寫的知跟智,是哪裏不一樣?他的這個智慧是代表說他全然明白,就像太陽光明一樣無所不照,他看得很清楚。那麼今天你要知道,這裏面都沒有離開一個字,叫做「觀」;你想要知道,你就要觀。我們有時候叫做禪修,有時候叫做禪觀,所以觀,其實就是什麼?觀,本身就是修行!觀,本身就是一種進行式。那麼你想要知道,你就應該要進行觀察,你應該要去觀察,你應該要去做這個事情,做什麼事情呢?

  我舉個例子,你說你要知「道」,哦現在就卡住了,道很深呢,它有跡可循嗎?它有跡可循!老子說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。你從第一個字,你要了解道是很困難的,因爲第一個字就是繞口令,所以有說等於沒有說,所以你可以看老子在形容道是什麼意思?他說「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」你先不要管道是不是自然,但是道一定不離開自然,所以你要去先觀察自然,你觀察久了,你自然會知-道。但是一般人不會觀察自然,比如說我是一個賞鳥的團體,我的重點只是鳥;我專門在賞花,我的重點只是花,我們很少觀察自然的整體,是還是不是?

  我們一般人他縱使觀察,他也不願意這樣觀察自然的變化,他只能觀察單項,那麼觀察單項可不可以?也可以!但是問題你現在注意看,眼睛是長在外面,既然眼睛長在外面,所以你要看到裏面的東西,就像你想要看到自己,就好像很困難,因爲你常常往外面看。那也沒有關係,眼睛長在外面一樣可以看到道,一樣可以看到什麼?一樣可以看到哪個字(人)?好!那你有觀人嗎?表面上你認爲有,其實你沒有!爲什麼你沒有?因爲你是帶著偏見,你帶著偏見在看人,所以你是很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。但是,更好的人,只能夠看到別人的少數的優點。但是看到「優點」跟「缺點」還不是道,那是什麼?那是兩邊?應該看一個人的「特點」。你認識蔣中正嗎?你認識毛澤東嗎?你認識秦始皇嗎?那麼你認識同學嗎?所以我們不要講古人,知道嗎?我們講你旁邊的人,你就不認識了。

  我們常常自己在讀歷史,我們在讀歷史說「以史爲鏡,可以知興替」,然後你可能讀了歷史故事之後,你就會認爲你懂,是不是這樣子?比如說你讀了《史記》之後,你可能會認爲你真懂,你可能是懂歷史裏面,曾經發生什麼事情,但是歷史當中的那個人,你真懂他嗎?所以你常常被騙,你常常被騙說你是歷史學家,所以你懂歷史,你可能懂是什麼事情發生的、發生在什麼時候、它後來是怎麼解決的,但是並不代表你懂歷史的人物,我有沒有說錯?我現在講的東西是很客觀的哦,不要以爲你讀歷史,你就歷史人物都懂,那麼我們有正確觀察一個人嗎?沒有!

  所以我們今天觀察一個人,是可以清楚去描述一個人的特色,但是我們一般人也無能爲力,沒有能力去描述我們身邊的人。我們只能夠說「那個人比較急啦!那個人比較吝嗇啦!」我們只能夠稍微這樣地描述,我們不能夠深刻去描述那個人,這樣代表說你沒有觀察,你並沒有好好觀察那個人。我現在問你一個問題,我們對外面也沒有好好地觀察,難道你對你自己會好好觀察嗎?其實我們更不容易觀察自己,因爲很多同學都跟我講,他說「師父,我實在是不太敢觀察自己,我觀察自己下去,我會覺得我很痛苦,我會覺得我很醜陋。」其實你講出這些話還不錯,爲什麼?就是代表你有稍微觀察一下,所以你才不敢觀,不要說連觀察都問「我幹嘛觀察我自己!」

  我幹嘛觀察我自己,這句話是什麼意思?這一句話有很多種意思,第一個意思「他以爲,他很了解他自己,所以他不用觀察他自己」。這個根本就是很荒謬。第二種概念,他觀察自己下去之後,他可以看到人性「所有的自私,所有的醜陋」。如果他看清楚他自己之後,他覺得說「其實他做任何的事情,他內心都是會很矛盾的,都是會很衝突的」。

  舉個例子,我明明是一個老師,我跟你們講說「你們就是要無私地奉獻,所以我們要來上課」。但是我雖然是這樣講,但是你們來上課,我才有學費賺啊!我才可以活得下去啊!像這樣內心很衝突、很矛盾的事情。一個觀察自己的人,假設他觀察不深入,他會產生很大的衝擊,那你說怎麼辦?這個沒有怎麼辦,你應該看到,你應該從今天開始下去觀察,你要觀察哪個字,你自己決定。哪個字比較好觀察,就請你從那個字下去觀察可以嗎?

  比如說你選這個字比較好觀察,你的次第是什麼?我現在的意思是說,因爲我們的課已經將盡尾聲了,接下來就是你自己的事了。所以不是回答我就算了,而是說我現在已經點醒你了,你以後沒有上課的時候,你平常你要好好地觀察。所以你要知道怎麼觀察,你要懂得次第去觀察,這樣你才能夠進步。如果你不懂的話,你觀察不夠深入。我說一個人,坦白說啦,現在你要選一個人,當然他有輕重緩急啦,比如說你選一個員工重不重要?但是跟選一個伴侶比,那選一個伴侶可能跟選一個員工更重要,我要選一個徒弟重不重要?

  你今天要了解一個人,表面上很困難,其實我說不困難。你只要從幾個地方跟這個人對談,其實你就知道這個人他未來是個什麼樣的人、他會有什麼樣的成就、他會做什麼樣的事、他會朝什麼樣的地方發展,事實上是有跡可循的。要了解一個人,不外乎是三個角度,學問、道德、才能。然後你要了解一個人的內心世界,不外乎有兩個最重要的因素,一個是遠見、一個是胸懷,其實你對那個人就可以瞭若指掌「這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」。

  但是我們一般的人,既沒有遠見,也沒有胸懷,那就不用說,所以到現在大家都很孤獨;因爲找不到那樣的人,所以你到現在也都很孤獨啦!因爲你自己也不是那樣的人。我現在丟給你的功課,是你要去思考。同學呢!你要選哪個字?觀「無常(法)」,可以嗎?什麼次第?然後呢?禮拜天有個題目很好玩,同學答不出來,禮拜天有聽我講過的人,就不要再講了,我問沒有來聽的人。

  一個叫做時間規劃,一個叫做生涯規劃,差異在哪裏?來同學說,時間規劃的課,有沒有人在上?有!生涯規劃的課,當然也是有人在上,這兩個差異在哪裏?再具體說一下,時間規劃講的是一日,生涯規劃講的是一生。所以,人規劃的角度,要從生涯規劃開始;做的角度,要從時間開始做,要看清楚。不然,你這樣次第,你沒辦法分深淺次第的問題,你要看清楚。

  那麼如果說我談的這幾個字之後,你從今天回去,你不要跳來跳去,真的你不要跳來跳去,你就找一個最相應的主題,跟你生命經驗當中最相應的主題,一直深入下去,直到你真懂的那一天,你的智慧就打開了,就完全開啓了,隨便任何一個字都是一樣的。

  六祖說「改過必生智慧」,所以知過、改過,一定能無過,智慧一定會開。然後一個能知恩的人,他就再也不會去抱怨了,他當下就可以知道什麼叫做「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塗苦」。那麼這個人要成就,也很快相當快。所以任何一個字,你真的懂,你就懂了,這個就是我常講的習慣用詞「懂了,就懂了」。現在黃蘗禪師跟你講說,縱使你要去做一個木勺,也需要你親自去做,那麼這個勺子才能夠做成。

  「若是箇丈夫漢,看箇公案。」注意聽!禪宗從六祖以下,第一個提出看公案的是誰?黃蘗禪師!這樣了解嗎?六祖之前,有沒有談說看什麼公案?有沒有?沒有!都是直指人心,都是言下大悟。《傳心法要》講到最後,爲什麼黃蘗禪師叫我們看公案,爲什麼?爲什麼他之前不講看公案,爲什麼現在快結束叫我們看公案,爲什麼?因爲那個公案是他自己的體悟嗎?不是啦!因爲他跟你講了老半天,你就開不了悟啊!有什麼辦法!因爲他跟你講了之後,如果你能夠悟,言下就大悟,但是你就是悟不了啊!

  所以黃蘗禪師慈悲啊!最後不得不給你一個方法啊!看到了嗎?這個就是方法。真正的禪宗本身來講,其實它不講方法,以無門爲門,它根本不跟你講方法。我們前面能懂,早就懂了,早就直下承擔就好了。但是你現在還悟不了,所以禪師慈悲,好吧!那教你一個方法吧!教你一個入手處,他教你一個入手處,就教你看一個公案。

 

《禪宗無門關》

— 四十八則公案 —

一 趙州狗子

  趙州和尚因僧問:「狗子還有佛性也無?」。州云:「無。」

【無門曰】

  參禪須透祖師關,妙悟要窮心路絕。祖關不透,心路不絕,盡是依草附木精靈!且道:如何是祖師關?只者一箇『無』字,乃宗門一關也。遂目之曰:『禪宗無門關。』透得過者,非但親見趙州,便可與歷代祖師,把手共行,眉毛廝結,同一眼見,同一耳聞,豈不慶快。莫有要透關底麼?將三百六十骨節,八萬四千毫竅,通身起箇疑團,參箇無字,晝夜提撕,莫作虛無會,莫作有無會,如吞了箇熱鐵丸相似,吐又吐不出,蕩盡從前惡知惡覺,久久純熟,自然內外打成一片,如啞子得夢,只許自知,驀然打發,驚天動地,如奪得關將軍大刀入手,逢佛殺佛,逢祖殺祖,於生死岸頭,得大自在,向六道四生中,遊戲三昧,且作麼生提撕,盡平生氣力,舉箇無字,若不間斷好,似法燭一點便著。」

【頌曰】

  狗子佛性,全提正令;纔涉有無,喪身失命。

  他教你看什麼公案呢?「僧問趙州:『狗子還有佛性也無?』州云:『無』」。請問各位,趙州和尚跟黃蘗禪師,他們兩個人的時代,哪一個人比較早?他們是同時代的人,只是趙州活得比較久,黃蘗禪師比較早走,趙州和尚活得比較久。黃蘗禪師會叫你去看趙州的公案,就代表趙州在當時也很有名,因爲他們都是開悟的禪師。因爲趙州和尚的這個公案相當好,所以黃蘗禪師沒有推薦他自己的公案,他反而推薦趙州禪師的公案。這個公案,後人有專門去研究這個公案嗎?有!後人專門去研究這個公案。

  現在看講義,我今天發給你們的講義《禪宗無門觀》,這是一本書。無門就是無門慧開禪師,慧開禪師你可能不認識,但是我跟你念一首詩,你一定知道,我一念,你就知道,原來這首詩,就是慧開禪師作的。「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;若無閒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。」這一首詩是不是大家都聽過?這就是慧開禪師作的。那麼慧開禪師,本身就是悟這個公案開悟的,慧開禪師本身就是悟「趙州禪師這個公案」開悟的,他本身就是悟這個公案開悟的。

  所以他開悟之後,有很多禪合子去請教他,他就有意無意爲禪合子講公案,講到最後,他的弟子把師父爲人家開示的公案節錄出來,這樣了解嗎?所以變成今天的《禪宗無門觀》這一本書,所以這本書裏面記載48個公案。禪宗共同有1700多個公案,所以他從1700多個公案,歸納48個公案,所以如果1700沒辦法看,就看這一本48個,保證你看不懂。那麼如果你沒有時間看48個,你只看第1個公案就好,所以我們今天印的就是第1個公案。

  既然黃蘗禪師推薦我們去參這個公案,那麼我們就看這個公案。這個公案的原文,第一個公案趙州狗子,趙州和尚因僧問:「狗子還有佛性也無?」就是狗子有佛性嗎?趙州說什麼?州云:「無。」那麼,我就先請教各位一個問題,這個「無」是什麼意思?來同學說說看。同學所講的無所得、中道,是知識吧!你講的是知識吧!你的理解,無自性,但是你們三個答案不管對跟錯,只要沒有開悟,連個屁都不如。

  只要沒有開悟,我管你的答案對不對,你們剛才回答的有沒有開悟?沒有開悟!那有意義嗎?你講這個有意義嗎?我問,你也有可能開悟啊!難道我有問,你一定要用知識來回答我嗎?從這裏你該看得出來,我們今天在學佛,你一直搞不清楚知識跟智慧,你一直搞不清楚心意識跟離心意識,佛法是很直接的,你沒有悟,你講那些東西都叫做戲論,一點意義都沒有。今天參這個公案是要讓你悟,他不是要讓你解釋的,注意聽!你不要去解釋公案,可以嗎?

  一樣的概念,你一天到晚,拿佛經拿來解釋,剛開始可以,再繼續解釋下去,就沒有意義了,懂嗎?不可以這樣,一直講下去,很多東西都是敲門磚。就像同學剛才問我說「師父,是先看經,還是先看心呢?」不懂的先看經,看一段時間之後,你就要知道「經,就是要告訴你看心」。「三世諸佛皆從此經出」,這個經,如果你覺得是《金剛經》,就錯了。那個「經」就是心的意思,三世諸佛皆從此心出。你一開始,解釋說是《金剛經》,我不會說你錯。但是你學很久,你這樣解釋,我就會說你說錯了,這樣沒意義,你學那麼久沒意義。所以公案是讓你悟的,你不要停留在解釋。

  接著看,「無門曰」,你又會問我說「師父,不是不要停留在解釋了,那爲什麼,這個無門慧開禪師要解釋呢?」解釋給你聽,聽過了,在哪裏呢?東西吃了之後,在哪裏呢?懂了,不就好了嗎?幹嘛背著它不放呢?東西吃下去,消化 了就好了,不要背著它不放。講了,知道了就好了,不要停留在文字。好,你現在看無門禪師怎麼說?

  「參禪須透祖師關,妙悟要窮心路絕。」先談這兩句話,什麼叫做「祖師關」?就是我們所講的「祖師西來意」,你要知道祖師西來意啊!祖師西來意,就是佛意啊!佛意就是心意啊!心意是誰的心?當然就是你的心啊!你要參透自己的心,可以嗎?你要參透你的心,可以嗎?參透你的心什麼?這個(想)打叉可以嗎?你在想什麼?注意聽!無論你在說什麼、你在幹什麼、你在看什麼、你在想什麼,其實都還是想。你要參透你這個想,是一點意義都沒有,但是問題是這一個妄想,你一直在推動這個妄想,你有沒有看到「你一直在推動這個妄想」?

  因爲你一直在推動這個妄想,所以這個妄想會透過身口意不斷地造業,爲什麼悟道的人話很少,你說爲什麼?因爲悟道的人,他跟平常的人不一樣。平常的人會不斷地打妄想,因爲想,你就一定要去推動它。所以你一定會去講,因爲不講你會苦,注意看!如果一直想要講的人,就代表他一直在想,比如說他想講,那幹嗎?不知道!不知道,我可以告訴你,就是不知道。他只是不斷地這樣地運作,但到底想幹嘛?表面上,你可以講說「他爲了你」也好;或是說「他愛現」也好,表面上都是可以這麼講。但是我還是跟你講「他不知道」,他不知道「他爲什麼這樣運作?」因爲他控制不了,他不知道。

  這就是說一般的人,沒有辦法參透「他自己的心」,所以他沒辦法看到「他的內心世界,到底發生什麼事情,然後在玩什麼把戲?」他不知道,他完全不知道。所以他被他的妄心控制,所以他沒有辦法參透他的心。 我們一般在講明心見性的明心,你不要把它講得很複雜,好不好?其實這個明,就是真正地去明白心,就是你徹徹底底,把心整個,你都徹底地明白。明白你的心,簡單這麼講就是明白五蘊,明白五蘊到底是怎麼運作的?也明白了「五蘊合和,緣起無自性」。所以你要參透祖師這一關,就是你要參透「你心」這一關。

  如果你的心不參透,我告訴你「你的心是不會死」,不會像他後面講的這一句話「窮心路絕」。你的心是不會死的,你的心會不斷地生起妄想,他後面的那一段話就是說「你的狂心不能夠止息」。你的心不能歇,其實有很多的道理,他就叫你歇,你人累了,你身體要休息,很簡單。比如說你累了,你要休息,你只要一坐下來就可以;但是你的心要休息,難不難?很困難!注意聽!你的心要休息是很困難的,你說「我乾脆去睡覺」。你睡覺,心有在休息嗎?所以你有看到嗎?你是沒有能力讓你的心休息的,簡單說你沒辦法啦!你沒有那個功夫啦!所以你的心最倒霉,知道嗎?它已經累得半死了,你還不讓它休息,所以休息不了。

  接著看下一段,「祖關不透,心路不絕,盡是依草附木精靈!」劃起來,「依草附木精靈」,這個在講誰?什麼叫做「依草附木」?就是我們一直依賴文字、一直依賴語言、經典、一直依賴老師、師父、法師、一直依賴別人,你要依賴到什麼時候?有的人寧可看到功德箱投錢,他也不願意開悟;有的人寧可去拜懺,他也不願意讀經典;有的人寧可去朝山,朝得腳上的皮膚都破皮流血,他也不內觀、不坐禪。我們就是不肯面對自己,那麼我們要依靠別人,依靠到什麼時候呢?

  這時候的「精靈」,表面上很好聽,其實就是孤魂野鬼啦!你不要以爲精靈還蠻好聽的,孤魂野鬼就是六道輪迴啦!所以我一直在跟講說,我們《傳心法要》完了之後,你們要學會自學,你們一定要學會這兩個字「自學」。有一個人很會自學,這個人大家知道是誰,這個人叫做蔡志忠,他連國中都沒有畢業,你知道他現在量子力學,多厲害嗎?他的量子力學,可以跟專門的科學家,講量子力學專業知識。他爲了去研究量子力學,他去學英文,然後他去讀原文。然後他所研究的不是只有量子力學,他只要想研究的,他會想盡辦法去研究。因爲他一天停留在思考十個小時,所以你們有沒有看到他的頭很大,他人雖然矮矮的,他的頭很大,你有沒有注意觀察,也就是說他是一個很會自學的人。

  我們呢?我們只要一想到就累,量子力學哦,去買中文的我看不懂,我爲了去看量子力學的原文,還要去學英文,然後再去看量子力學的原文,你有這個精神嗎?但是他還是每天繼續作畫,作他的畫,他還有那麼多時間,去自學那麼多東西,因爲他喜歡自學。那麼現在不是難不難的問題,已經讀過一句話嘛!「天下無難事,只要有心人嘛!」所以就只有一個字「勤」。

  所以你要願意自學,你才有機會,你才有出路,如果你不太願意會自學,你是幾乎沒有機會的,我坦白跟你講,你幾乎沒有機會。所以不要再依賴任何人了,你要以聖人爲師,你要以經典爲師,最後以你的心爲師。所以當我們講完了之後,你更應該要好好地去自學,所以大家要好好地去自學。如果你不會自學,你可以問,現在爲什麼有的同學連問也不問,因爲他懶,我有說錯嗎?因爲他懶得學習啦!我們講說「師父,我們不是修行嗎?」一樣的概念,懶得學習的,一定是懶得修行,就這麼簡單。

  接著看,「且道:如何是祖師關?只者一箇『無』字,乃宗門一關也。」「且道」就是且說說看,什麼是祖師關呢?就透過一個「無」字,你要注意這個「無」字,我隨便講一首偈,你就能夠體悟「無」字,哪一首偈呢?「若無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。」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」「無念、無相、無住、無心。」哪一個名詞跟「無」不相干呢?好好體悟吧!所以禪門以「無心爲宗,無門爲門」,還是跟無有關,所以最容易開悟的應該是「心無」(有一同學,法名心無)。所以如果你能夠參透「無」這個字,那你就過這一關,這樣了解嗎?

  「遂目之曰:『禪宗無門關。』」所以才命名這一本書,叫做《禪宗無門關》,所以這一本書,就是這樣由來的。

  接著看,「透得過者,非但親見趙州,便可與歷代祖師,把手共行,眉毛廝結,同一眼見,同一耳聞,豈不慶快。」簡單這麼講啦,如果過得了此關,你就可以認識什麼叫做趙州啦!趙州和尚,這一輩子,小悟、中悟、大徹大悟,他經過無數的關,所以趙州亦被稱爲五佛。所以連趙州,他一輩子,他雖然已經悟了,他還是自強不息、他還是依舊去參訪、他還是依舊去行腳,趙州和尚到八十歲,還是去行腳。所以代表他不斷突破,他是個不斷突破的人。

  你也可以知道歷代的祖師,他們是什麼樣的心境,你就能夠跟這些祖師,可以說是結伴同行,你所看到的,你所聽到的,你就知道真正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世界。你不要相信你現在所看到的,你現在所看到的,只是你個人妄想執著的世界;你現在所看到的,只是很狹隘的世界;你現在所看到的,只是表面虛妄的世界,因爲你沒有辦法看到實相的世界。

  簡單這麼講,你現在還沒有辦法親證一真法界,所以你不要一直停留在眼見跟耳聞。但是,我們就是時時刻刻停留在這種狀態;而且,我們在這樣的狀態當中起心動念。我們現在是被境界轉,我們沒有辦法轉境如同如來,我們沒辦法轉境,我們現在是被境界轉,所以我們活在這種的狀態。但是有一天,你開悟了之後,你就明白這樣「豈不痛快」,豈不痛快呢。

  接著看,「莫有要透關底麼?將三百六十骨節,八萬四千毫竅,通身起箇疑團,參箇無字,」現在就告訴你,如果你要參透,你要用什麼樣的精神?這裏面所講的,就是你要用你全身全意。全身全意的意思,你要用全身全意,你在二六時中,在行住坐臥當中,你要時時刻刻,來參一個「無」字。

  現在這裏面,有一個很大的問題,什麼問題?你會參嗎?參到底是什麼狀態?我這樣形容給各位聽,參不是有想,它也不是無想;有想一定是妄想,無想一定是無記。你一定會問我說「師父,那什麼狀態?」跳下去啊!不要問我什麼狀態,跳下去啊!你說「奇怪!爲什麼我下水,一定只有兩種狀態?」什麼狀態?吃水跟沒有吃水,那是什麼狀態?你跳下去,就知道了「跳下去,到底是吃水,還是不吃水?」

  有一天,我看你帶學生去游泳,我看到你穿游泳褲是紅色的,所以代表我親見你在教體育課,因爲我難得十年才去游一次,那一次看到你,看你在忙,我就沒叫你。這一樣的道理,跳下去嘛!你不要問說「那是什麼狀況?」哪有什麼狀況。但是我知道,你現在一定又會提出一個疑問「師父,怎麼參?」我還是可以提供你意見,你可以去看來果禪師的開示錄,但是你在看的時候,你可能又會變成研究學問,你相不相信?人家是告訴你怎麼跳下去,你讀了他的開示錄之後,你又在研究到底要怎麼參?其實我們這個過去也講過,你不相信你把《傳心法要》調出來,我們過去有沒有談到,虛雲老和尚教你怎麼參禪?有吧!那一課的講義應該都還有吧。

  這個參,不是叫你在那邊想。我們一般人在打坐,你注意看,要麼就坐在那邊想,要麼他就坐在那邊不想。其實他不是不想,他就開始昏沉,他就開始在那邊昏沉。但是有一種同學,他儘量不要想,但是會掉入無記的狀態,這樣都是不對的。他不屬於想,不屬於無想。爲什麼有的人,注意聽!這是參公案跟參話頭,有一點不太一樣,這樣了解嗎?一個是參公案,一個是參話頭,比如說參話頭「參念佛是誰?」有的人還是念佛,他參到最後,他就乾脆念佛就好了,那個也不是參「念佛是誰」,因爲他不會參。好吧!那不會參,就念佛吧!那也可以啦!你就好好念佛,你不會參的人就是這樣。參公案,你可以想一個問題,他後面有沒有告訴你一個思路?有,他後面有告訴你一個思路,後面會提到。

  我們繼續看,「晝夜提撕,莫作虛無會,莫作有無會,」這就是重點,「莫作虛無會,莫作有無會」,這兩句話劃起來。「莫作」就是說不要。「虛無」,就是說這個無不是沒有,注意聽,這個無不是沒有,你不要用沒有來體會,這是不對的。但是,你也不要用有跟無的對待來體會,這也是不對的。這個「無」,注意聽,既然你不可以從有跟無來體會,那麼我們現在回到前面的這一句話,有僧問趙州狗子有沒有佛性?然後趙州回答的「無」是什麼意思?他回答的無是沒有嗎?是不是沒有?應該就不是這個意思,你看到了嗎?就不是這個意思,不要用這個當東西來領悟,簡單這麼講啦!空一定不是沒有,然後真理是超越相對的。

  那麼「無」是什麼意思?你一定會說「無」是絕對的,不跟你談這個問題,爲什麼?因爲這個不是知識,注意聽!參公案,就是要離開心意識,所以你不要談知識,你不要談任何的知識,這一點意義都沒有。現在話頭也好,公案也好,它有個最重要的意思,不是妄想一直在動嗎?然後重點不是要讓你歇嗎?那麼,你知道參話頭,跟參公案的目的,是要讓你歇,歇即菩提,要讓你歇。它最主要的目的,最主要的手段,就是要讓你「歇」;不是要讓你去對答案,不是要讓你去講答案,就是這個意思。所以你回答一百分,也是零分,因爲它重點不是要叫你回答,你明白它的方向了嗎?

  在《六祖壇經》裏面,陳惠明作一個很好的示範,但是問題是很多人學不來,陳惠明是不是他心起妄想,要去追六祖的衣鉢?當他追到六祖的時候,他一轉個念頭,我不是爲衣鉢而來,我是爲法而來。六祖就跟他講說,那麼你好好地坐著,我跟你說「屏息諸緣,勿生一念」,六祖跟他講這八個字,他有沒有直接就歇下來?我們有沒有這個能力?我跟你講八十萬個字,你也歇不下來啊!你有沒有看到?這個公案就是六祖跟他講八個字,他的心就止息了。所以六祖需要跟他講,你參個公案,參個話頭嗎?他需要講這些嗎?不用!

  那麼,你現在看得到了嗎?因爲你就是,心就是不能止息下來,所以後來的禪師,他不得不用他的慈悲方便的手段,來度化你,所以提出這個方式,希望你妄想能夠止息。就在你止息的那一剎那,你去見到你的本來面目。見到你本來面目的意思,就是你清淨的心現前,這種的狀態不是用語言能講的。所以現在無門禪師,他告訴你的意思是說,你不要這樣想,懂嗎?你在參「無」字,不是叫你這樣想的,不可以這樣想,你這樣想,是想不出所以然的。

  但是他告訴你「晝夜提撕」,「晝夜」就是二六時中,「提」就是你要提起這個「無」字,你要提起這個字,你要提起這個公案,然後二六時中時時刻刻。但是我們現在摸著良心講,我們現在的心,會二六時中,時時刻刻,提這個公案嗎?會不會?說不定現在九點半回去,你就會想看世界杯足球賽。

  所以我們的心,沒有辦法體悟生死事大,我們真的沒有辦法,把生死事大當成最重要的,所以我們很容易放縱自己。把這個話頭提起來、把這個公案提起來、把這個字提起來。無,你要怎麼參,我不能教你;我只能夠跟你講說「你去做」。我每天都在摸索,可不可以?每天都在摸索,有沒有在做?他就是在做啊!但是他就是不得其門而入啊!問題是有一天,會不會入?如果你不摸索,一點機會都沒有。

  我告訴你一個最簡單的概念,好不好?如同你現在被綁架,然後困在一個黑暗的地方,那麼這個黑暗的地方很大,有一百倍的足球場這麼大,所以你伸手不見五指,如果你願意每一個地方用手摸,你有一天也會摸到,講完了好不好?但是你不要問我說「師父怎麼摸?」你不要再問我說「怎麼摸?」我不要再教「你怎麼摸」,因爲你們的腦袋,常常會這樣,問我這個問題。

  這個怎麼摸的意思,就是說怎麼修啦!我就告訴你,你不用這樣,你就去摸,你去摸,你自然就摸到,原來參禪的東西,不是用腦袋在參。你不用問我這個問題,我告訴你,你剛才被關在那個地方,我看你大概只有兩種想法,第一種想法就是你決定放棄,第二種想法就是摸,只有這兩種想法,我有說錯嗎?你還有第三種想法,想要看世足賽嗎?還想要談戀愛嗎?還想要創業嗎?你應該沒有這些想法了吧!只有放棄,跟找到那個門出來。我用這個譬喻來跟你形容怎麼參,這個不要問我,這個只有你去做。到底是每天起來說無、無、無呢?還是說無是什麼呢?還是說爲什麼要說無呢?這個我不管啦!教你,又變成一條死路而已啦!這個不用再教你了,因爲這是你的生死,你自己去了。

  接著看,「如吞了箇熱鐵丸相似,吐又吐不出,蕩盡從前惡知惡覺,」參禪中的過程苦不苦?就好像喉嚨卡著一個熱的鐵球,卡在喉嚨裏面,吐也吐不了,吞也吞不下去,那爲什麼要讓你這個樣子?你過去的那些想法,有意義嗎?你一參禪,你就會知道,你那些想法一點意義都沒有。有時候,你讀了這些多經教,如果你真的不懂,它就是知識,反而障礙著你。所以希望透過這樣的參禪,把這些的概念你徹底地放下吧。

  「久久純熟,自然內外打成一片,」「一片」來,要到「一片」這裏,這個時候,身心世界就會停留在一心,一心的狀態。

  「如啞子得夢,只許自知,」如果是你不會說話,你夢到什麼?你還會跟人家講嗎?你今天夢到什麼,想到什麼,就會跟人家講,而且不講還很痛苦,知道嗎?不許講,知道嗎?也講不出來,這裏面就是講不出來的意思,只有你自己知道。

  「驀然打發,驚天動地,如奪得關將軍大刀入手,逢佛殺佛,逢祖殺祖,於生死岸頭,得大自在,」「驀然」等到因緣成熟,突然驚天動地,無明一破,這個時候,你就會知道了,就已經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你可以斬斷所有的知見。「殺佛、殺祖」的意思,是說這些的知見,你得到的這些的知見,對這些的知見,你再也不執著啦!你已經生死當中,從此岸到彼岸,也是方便說得大自在。

  「向六道四生中,遊戲三昧,」這裏的「向」,其實就是趁願再來。六道四生當中,度化衆生,其實就是遊戲三昧,度衆生,其實無衆生得度。

  「且作麼生提撕,盡平生氣力,舉箇無字,若不間斷,好似法燭一點便著。」你的用功,你要盡全力,然後提起一個無字,如果你從朝至暮,你都不間斷,就好像你點了一把火,當你去點到蠟燭的那一剎那,它的光明就會四射,光明就會打開。

  「頌曰」。「頌曰」其實就是結論。「狗子佛性,全提正令;」你要把這個公案,二六時中提起來,提起這一個狗子有沒有佛性這個公案,提起一個無字。「纔涉有無,喪身失命。」只要你掉入兩端,掉入相對的概念,那麼你就會喪失「你的法身慧命」。你就沒有機會悟道了。

  所以這張,回去自己再好好參透,不要問「下水什麼智慧?」跳下去就知道。不要問「師父怎麼參?」你現在回去,就這麼參。「師父,怎麼參?」你不要問我「我參了老半天,參不出所以然」。就是沒有所以然。「我參不出滋味」。本來就沒滋味,你要什麼滋味?「我想不出來」。本來就叫你不要繼續妄想,你想什麼?就是沒有滋味,你還願意做,那是什麼境界?就是吃這個紙沒有滋味,你還願意二六時中繼續吃,那是什麼境界,想想看好不好?我說想想看,就是多餘的啦!知道嗎?不用想了,只有兩條路,吃,還是不吃,而已啦;不用想啦!沒有三條路。

 

閱讀 1278 次數
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