諸人聞語,總皆息心,咸言:我等已後依止秀師,何煩作偈。
錯誤的想法傳遞得很快,有人認為自己得法無望,無須費心寫偈。「諸人」聽「聞」了這一話「語」之後,都覺得很有道理,便「總皆息心,」不再妄想了,此所謂「一盲引眾盲」。一般人聊天,很少講有意義的話:比如公司同事之間聊天,很少談公司的正面 ; 道友在道場,也不見得會說道場好,常常胡亂批評。有的人雖然從正面來講,卻誇大其詞,把師父神格化。比如,他會說:「我們師父,是開悟的人或是菩薩再來,或者有神通等等。」講這些話,對自己或別人都沒有益處。若你想獨善其身,你就只管你自己,這種心態是小乘,成就阿羅漢;若你要兼善天下,這叫大乘,你就當負起責任來護法,當別人談的觀念不太正確,你當為他說法,導正其錯誤觀念,這是菩薩的行者。但是,你講了人家不見得會接受你,可能還會受到排擠。能兼顧自己及別人,善自護念又護持佛法,這不簡單。自己修行相對比較容易,要護持佛法卻是要付出代價的。
他們「咸言:我等已後依止秀師,何煩作偈。」這就是依賴他人的心態。你想依靠誰呢?你千萬不要說你遇到的那個人是誰?你遇到一位老師,你可以稱之為善知識。但是,如果你說他是明心見性之人,這是有問題的。你怎麼知道他明心見性呢?若是他自己告訴你的,你不要相信。若你看了他的書、聽了他的課或聽他講話之後,你自己猜的,那是你在打妄語。更有甚者,說:「我遇到的那個人是觀世音菩薩下凡。」這種話,你千萬不要聽。我曾經問過一個人:「你遇到問題都怎麼辦?」他說:「我問釋迦牟尼佛。」我說:「你去哪兒問呢?」他說:「我去一家宮廟,釋迦牟尼佛會來,我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問他。」你所問的不是佛,而是一般的鬼神,甚至根本就是裝神弄鬼,佛無所不在呀!
所以你不能妄下定義,說那個人是怎麼樣的人。縱使他真是那樣的人,對你也沒有意義。比如,你希望跟一個德高望重的人學習,如虛雲老和尚就是那樣的人,但你有辦法和他一起刻苦耐勞嗎?他既不會和你泡茶,也不會和藹可親地跟你打招呼,或給你講《六祖壇經》。很多人仰慕弘一大師,即使遇到你心目中的大師,你有辦法跟他一樣持戒嚴謹嗎?許多人尊敬廣欽老和尚,他一輩子不吃飯只吃水果,你們卻沒辦法這樣吃。你遇到一位善知識,如果以為:「從今之後,我只要跟他就對了。」這種想法是有問題的。修行決定在你,你真想修,就很容易成就。但是,你若以為跟某一個人學,你就是上了保證班,就一定會成就,那就是陷阱。釋迦牟尼佛有很多弟子,但是,有的弟子不開悟,有的弟子離開了他,還有弟子自立門戶。你們要正信,不可以迷信,要明白「各人吃飯各人飽」的道理。
◎聞後思惟:你會自悟、自修、自成佛道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