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六, 15 八月 2020 15:48

暢談六祖壇經(046)心生慚愧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神秀作偈成已,數度欲呈,行至堂前,心中恍惚,徧體汗流,擬呈不得。前後經四日,一十三度呈偈不得。秀乃思惟:不如向廊下書著,從他和尚看見。忽若道好,即出禮拜,雲是秀作;若道不堪,枉向山中數年受人禮拜,更修何道?

  「神秀作」偈完「成已」後「,數度欲呈」五祖「,行至」五祖禪「堂前,心中恍惚,徧體汗流,擬呈不得。前後經」過了「四日,一十三度呈偈不得。」我們當從神秀呈偈的心情看到自己。我們遇到兩難的事情時,也是如此自我折磨。我們不可輕視神秀,他後來應該也開悟見性了。他是個了不起的人,女皇武則天見到他,也跪下來供養頂禮。在君主時代,出家人受到這般尊崇很不容易。

  人生處於矛盾中是很苦的。在你的人生中,你應該也曾如此猶豫不決:參加大學聯考前,難以決定要就讀什麼專業或填什麼科系,你充滿困惑;大學畢業,要選擇比較有保障的大公司,還是可以學更多東西的小公司,到底是上班還是創業,你也要考慮一番;上班後,是當平凡的部屬,還是做高級主管,你的內心也經過一番掙扎;感情路上,你遇到兩個人,一個懂得疼你,一個了解你,到底要選擇哪一個,你也糾結不已;婚後,發現兩人個性不合,到底要白頭揩老還是就此分手,你也苦不堪言;一直到你來學佛,你還是很苦惱:是否要把《六祖壇經》聽完?需不需要道場?到底要留在一個道場還是另覓它處?這就是你的內心世界。

  智者不是只看到問題,而是知道為什麼。大部分人都只知道一個問題,只看到他正在為一件事情而苦,這樣是無法看到真相的。不是哪一件事情讓你苦,是你的內心讓你苦。你定不下來,所以你才會苦。無論你做什麼,無論你是什麼人,無論你要不要修行,或你從今之後不再聽佛法了,你的內心還是會繼續讓你痛苦。你要苦到什麼時候呢?你要不管它還是放任它?你不要推脫道:「每個人都是這個樣子。」這是把大家都拖下水,是在欺騙自己!

  神「秀」經過一番內心的折騰之後,終於下決心了。他「乃思維」道「:」我「不如向」步「廊下」去,在牆上「書著」一首偈,「從」而能夠讓「他和尚」,也就是五祖「看見。」五祖「忽若道好,」我「即出」來「禮拜」他「,雲是秀作;」五祖「若道」這首偈「不堪,」我真是「枉向山中數年受人禮拜,更修何道?」

  神秀真的是一個修行人!他有覺性,知道反省、懺悔和慚愧。他說的「若道不堪」,即是尚未開悟。未悟道,卻在寺院中受人供養及禮拜。有的人修行多年,但沒有好好去契入。有的人終身在道場,畢生不見道。你不要以為住道場就是修行。那麼多人護持、供養你,很辛苦,一塊、十塊、一百塊地賺錢,把錢捐出去,好不容易才蓋起一座大寺院。你在那個地方沒有好好修道,你能對得起人家嗎?你既然想要修行,怎麼能入寶山而空手還呢?怎麼可以不悟道呢?

  你當生起慚愧之心!慚愧心即善心,無慚無愧即不善。所以,我們不要輕易接受供養、禮拜。你若想種福田,方式也很多,不見得要包紅包給法師,或捐錢給寺院。該幫忙去幫忙,見人多微笑,那都是福田呀!

 

◎聞後思惟:在什麼情況下受之有愧呢?

 

閱讀 685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一, 17 八月 2020 20:18
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