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間的一切都沒有離開自己的自性,故六祖曰:「一切萬法,不離自性」。你的自性和我的自性,有情和無情,所有的一切盡是一樣的、平等的。生命的本體可以展現所有的一切。「一切萬法」,狹義地解釋,是你個人展現的一切。廣義地解釋,這盡虛空遍法界也不離開自性的展現。
曾經有一個同學問過我:「師父,我們的心只有一個,還是每個人都有一顆心?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,但是我們的心和別人的心完全沒有障礙,是兼容的。如果每個人的心都一樣的話,那釋迦牟尼佛的心跟我們一樣,那他成佛,我們卻不成佛。如果每個心都一樣,我善良,你為什麼要起惡?我現在所講的就是心的作用,每個人自己有自己心的作用,每個人的心都是沒有障礙的,所以開悟之人的心跟你的心沒有障礙,但你的心跟他的心是有障礙的。這是你決定的,故曰「各人吃飯各人飽」。
既然「一切萬法不離」你的「自性」,你只要明心見性,徹底了解你自己,你就能了解「一切萬法」。「自性」即「一」,「一切萬法」即「一切」,故曰「一切即一」,而應用時,則要「一即一切」。自性,假名自性。《金剛經》中就講到假名,比如「莊嚴,非莊嚴,是名莊嚴」,「是名」即假名。但你不可以一下子講到假名,你要經過三個階段:第一個階段,見山是山;第二個階段,見山不是山;第三個階段,見山又是山。你知道何為莊嚴,何為莊嚴佛凈土,你真的去做,去凈化自己的內心,那才叫莊嚴凈土、莊嚴道場。你內在能夠清凈、莊嚴,外在還要展現,因為理事都要圓融。你第一個步驟都做不到,就不要談第二個步驟:「即非莊嚴」。因為,所謂「即非莊嚴」,就是:「我是那樣的人,但我的內在不執著那樣的事。」那是開悟之人的層次,「非」即不執著。能夠了知世間如夢如幻,又能夠去展現,這就是「是名莊嚴」,那是個菩薩的行者。
你們讀《金剛經》不要繞口令,比如:「心,非心,是名為心。」第一個心是妄心。有的人認為:「既然是妄心,就不要研究了,不要管它就好了。」這樣是不對的。眾生的心是妄心,你不研究妄心,何能度眾生?眾生的妄心就是人性。你不了解眾生,就沒辦法「善能分別諸法相」。你當知道:「這個人是好人,這個人是壞人;這個人是君子,這個人是小人;這個人是智,這個人是愚;這個人是忠,這個人是義。」你很清楚他們是什麼人,只是你的內在對他們是平等的。光是談到第一個字「心」,即妄心,你只要懂,就已經是世間的高人了。第二個「非心」即真心。知道心是妄,才能徹底不執著,就在不執著的當下,真心就顯現了,這是硬修不來的。你若想清淨,不要煩惱就好了。一樣的道理,你胡思亂想、執著、分別的心止息之後,一輪明月就出現了。你現在的心已經被遮蔽了,所以白天變成晚上。「是名為心」即文殊菩薩所教的「善用其心」,就是大菩薩之行。
◎聞後思惟:你有看到一切皆是自性的展現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