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一, 31 八月 2020 17:34

暢談六祖壇經(111)感動自己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修禪定解脫,就不是直接見性,而是按照一般修行的過程,即依八萬四千法門修。比如,止觀教你一步步修,從觀呼吸開始修。四念處和念佛等,亦是一步步來。但是五祖不是這樣教六祖的,他的法門最輕鬆,但是你找不到它的門路。

  因為你聽不懂直下見性,我才慢慢教你。面對你身邊的人,你亦當依他們的程度,按照他們的問題幫他們解決,而不要只一味談見性。比如,你的兄弟可能面對工作事業的問題,你的姐妹面對婚姻或親子的問題,你父母遇到身體健康或兒女的問題,你的鄰居面對種種的經濟問題 ……你不要談佛法頭頭是道,對生活中的事情卻一竅不通。

  我過去上課會先教《論語》,再教《道德經》,最後才教佛經。如果分層次,《論語》是初階,《道德經》是進階,佛經是高階。《論語》講做人做事,但談慾望的部分很少。《道德經》重點在於談慾望所帶來的痛苦,從個人到國家,都是慾望在作祟,故人若能止息攀緣的私慾,天下才會太平。有覺性的人能體悟到《道德經》的內涵,慾望就會漸漸減少。

  《阿含經》也談慾望,談人身上的五條毒蛇,所謂「財色名食睡,地獄五條根。」你有沒有能力見性,要從慾望開始談。你若還停留在慾望的陷阱,就談不上要明心見性。

  你當了解你自己和身邊人的程度,看執著於何處,就從何處切入,才會有用。世間人要釐清方向,不然他就無法進步。他們共同的毛病就是喜歡的東西太多,左右為難不知道如何抉擇,於是產生了痛苦和煩惱。

  你修行,要清楚自己的法門,適合了就從一而終,任何人跟你講,你都不要改變它。你要改變的是你的觀念,而非法門。「解」即解門,你的知見要盡量無限地打開,有能力可以讀一本、十本、一百本經典。古代的高僧大德廣解的不是只有佛經,他們通達儒道經典,學問都很深。你解要廣,但行門要一門深入。

  讀佛經,你們有沒有被感動過呢?是看完一本、一品、一段,還是讀每一個字都被感動呢?很多人都看過《心經》,太熟悉了,反而沒有感覺。《金剛經》亦然,經常邊誦邊打妄想,因為你已將它熟記於心,只是機械性的讀誦。你應該看一個字才念一個字,這叫如實。一個字、一個字讀,進入思維的狀態。比如,「觀」,到底誰在觀?在觀什麼?用什麼觀?……一直思維下去。比如,「自」,若單獨一個「自」,那個人就是你。那你是誰?誰是你?過去你是誰?未來你又是誰?現在你是個凡夫也好,以後是菩薩也罷,你到底是誰?比如,「在」:以「自在」二字來講,你自在了嗎?如何才能自在?為何你不能自在?為什麼觀自在菩薩自在?那你到底在不在呢?

  你在念的時候,應該直接被經文感動。你一直讀經典,讀到心坎裡,但不要有一種好像曾經有人被你疼入心裡的感覺,因為這還是情執。而你把經典放在你心中即非情執,亦非法執,而是一種感動。能如此,你念《開經偈》也好,讀誦經典也好,每一天、每一年都會有新的感動。你不要只看重點的句子,而是好好看每一句,因為「法無高下」。

 

聞後思惟:你在閱讀經典時,有沒有被每一句經文感動呢?

 

閱讀 655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一, 31 八月 2020 17:58
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