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但說空,萬劫不得見性,終無有益。善知識!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,此言大智慧到彼岸。
學般若的人「口」中「但」只會「說」緣起性「空,」或諸法空相,或一切法畢竟空,卻「萬劫不得見」空「性,」懂很多,若做不到,「終無有益。」
你應把經典當成鏡子來看自己。你一定有什麼毛病,否則你早就成佛了。你規勸他人放下,自己也不放下,常叫別人知足常樂,自己卻慾望一大堆。縱使你說的皆是佛話,也只是鸚鵡學舌,你還是迷人。
何謂「空」?如果談形而上的東西,怎麼講都沒有意義。從本體來講,「空」即自性;從作用來講,即不執著。「空」包括時間、空間,亦包括物質的本體。過去心、現在心和未來心,此三心不可得,即時間的「空」;十法界即一法界,即你的心,這是空間的「空」;一切萬法皆緣起性空,這是物質本體的「空」;一個人能通權達變,為作用之「空」。「空」不是單一的概念。更具體來講,嘴巴沒有「空」,你不能吃飯;鼻子沒有「空」,你不能呼吸;耳朵沒有「空」,你不能聽;眼睛沒有「空」,你不能看;屁股沒有「空」 ,你不能排泄;毛細孔沒有「空」,你不能散熱;腸沒有「空」,你就出狀況;肚子沒有「空」,裝不了五臟六腑。
你若死記一個概念,硬背一個名詞,與實際生活的現象作用不能結合,這種「空」即「口但說空」。比如,你看一個人寫的書,或聽他講話,就認為他是個開悟的人。其實,有的人只是口頭、文字會表達,而非真懂。若他有良心,他會告訴你事實。但有人卻希望更多人肯定他。懂不懂,你自己知道,你可以去證明。要懂,唯一的方法即不斷實踐。
「善知識!」你們要真懂摩訶般若波羅蜜法。「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,」即「我把事情完成了。」孫中山先生說:「如果把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完成就是大事。」「此波羅蜜」所「言」即離苦得樂、解脫,或「大智慧到彼岸。」「到彼岸」是一個假設、假名,只是給你一個方向和目標。「此岸」和「彼岸」,中間為苦海,「苦」字指的是人世間苦。你若知苦、滅苦,即能到達彼岸。以真理、最究竟義的角度,此岸、彼岸和中間的苦海皆為虛設。
不過,你現在還是很痛苦,苦還是你的事實。苦就是束縛,樂就是解脫。其實,你當先學習不再創造苦。比如,當你腳痛時,光是這種痛你就受不了,就會一心一意希望它好,你怎麼會再傷害身體的其它部位呢?但是,你現實的人生卻非如此,你已經很痛苦,卻一再讓自己苦。只要不再創造苦,就是一種離苦。
「摩訶」為大,即自性,是體 ; 「般若」即智慧,為用。「摩訶般若」即體用一如也。你不明心見性,什麼都不用談。有人沒有承擔,依賴阿彌陀佛,想往生極樂世界之後再明心見性。你何不現在就明心見性呢?如果你的潛意識有依賴,對自己沒有信心,你就不會精進。你力所能及的,當盡力去做,做到最後你開不了悟,再仰仗佛力往生極樂。極樂世界跟明心見性沒有衝突,明心見性了也可以往生極樂。有人喜歡打坐或念佛,不喜歡讀經典,其實是逃避經典。你要問自己,你內心一定有喜歡和不喜歡,這就是你的習氣和好惡,你當從這裡下手去修。
聞後思惟:你有沒有掉入喜歡說口頭禪的陷阱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