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五, 04 九月 2020 13:06

暢談六祖壇經(130)無得失心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  諸佛剎土,盡同虛空。世人妙性本空,無有一法可得。

  「諸佛」之心即你的心,佛之「剎土」即你的心地,它「盡同虛空。世人」奇「妙」的佛「性本」來就像虛「空,」它有作用,可以容納一切。但是,你不要想在虛空中找一個東西,否則,你反而會迷失。佛性不能用單位來形容,比如「一個佛性」,同理,你也不能說:「我抬頭起來看到一個虛空。」有人問:「你的佛性和我的佛性一樣嗎?」你看的虛空和我看的虛空是一樣。那麼,那個虛空是你的還是我的呢?你不要用這些概念來障礙你。

  所謂見性,就是當你的心徹底像虛空,虛空本身就能看到虛空。你的心像虛空,你看到的當然就是自己的狀態。你的心不像虛空,你也看到你不像虛空的狀態。你不要去猜佛性是什麼樣子,它是你看到你的樣子。你看不到佛性,你見到的是你現在的狀態、你死人個性的樣子,這也是一種「見到」。「我很自私」,你見到自私的你;「我很痛苦」,你見到痛苦的你。你見到你自私自利、沽名釣譽,或是你吊兒浪當、很狡猾、很奸詐、很落魄、很沒有用,或是你的內心充滿了欲求,這都是「見到」。同理,如果你慈悲,你就能見到你慈悲的樣子。你沒有障礙了,你也見到你沒有障礙。六祖見到的是則他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的樣子。

  虛空對任何東西都歡迎光臨,因為虛空不執著自己,所以虛空中的東西傷害不了它。我們執著自己,別人給我們吐一口水,我們就暈倒了。你不要覺得文字沒有用,它雖是一種假設相似,雖是手指頭,但你悟久了,你就會覺得真的如此。你不甘願「無有一法可得。」你死不承認,這一輩子想要創造。任何一點點都叫「有一法可得」,你想創造什麼呢?

  不想創造什麼不是不用做。一個不計較的人,才會認真做事情,才不會累。你叫他做什麼,他就願意做什麼。你如果計較,做事超過八個小時就累得要命,因為你的腦袋跟自己講:「工作要八小時。」一超過,你的機制就會告訴你。這就是唯心所造。你學佛法不是要得什麼、有什麼,你活著不是要怎麼樣。你要認真做、不執著。認真做利益別人的事,最重要的是開導別人智慧,這個責任和工作不屬於任何一個人,是屬於每個人,這就是生命、人生和生活,而且生生世世皆當如此。

  很多人都掉入一個陷阱,心中「有法可得」。你聽課不要想得到什麼,而是要打破你的觀念、你的執著。法是用來治你這個迷人的。你的病好了,你不要跟醫生說:「這個藥我還是要吃下去,這樣不會浪費。」這是心的問題。你要做出來,要心口相應。調適到最好時就像虛空,不執著,而充滿了智慧。我是外在的善知識,你要配合你內在的大善知識。我講的對你有利益,我就是善知識,我講的對你沒有利益,我就是惡知識。我是善知識還是惡知識,就靠你們好好表現。

 

聞後思惟:你能夠打破你的得失心嗎?

 
閱讀 763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