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之為大,故曰摩訶。善知識!迷人口說,智者心行。
只有心如虛空之人,才能夠「名之為大」人「,」即開悟之人或菩薩,「故曰摩訶。」你卻連當小人都沒有資格,因為小人要有能耐,能設計出一套詭計。而你只不過是執迷不悟的人,你一直故病復發,不能饒恕、放過你自己。
六祖意境很高,但他善於譬喻。你不「空」,所以你覺得修行很難,因為「空」本來就如此。比如,虛空本來就不取不捨,一隻麻雀飛過去,虛空不會去抓它,虛空也不會留下痕跡。你拿墨水往虛空上潑,它也不會染著,墨水一定往下掉。法爾如是即是自然,自然即是道。自然本來是最輕鬆的,但大家反而認為很困難。比如,不生氣、心平氣和是最自然的,但你偏偏要挑戰高難度的,心不平氣不和,一輩子皆如此,真是太厲害了!你已習慣不自然,因為你不知不覺在包裝自己,因為你心中的邪見讓你不得不包裝。
「善知識!迷人」只會「口說」般若「,」遇到一切的境界就有取、有捨、有染著。比如,你上班如果愛抱怨,你就是「迷人」。只有「智者」才會「心行。」你去做,好好工作,不怕老闆賺太多錢,你就是一個「智者」。下了班,好好幫你的先生或太太,不要計較上班上累了,下班還要做家事。其實,有工作做反而比較不累,整天待在家裡更容易累。停止你的計較、抱怨,不要再講了,去做吧!上班,去工作吧!下班,去做家事吧!在道場,去幫忙吧!縱使你無法開悟,也要當一個小時的智者,在這一個小時中無怨無悔。培養久了,你就能成為那樣的人。
講得更具體一點,一個會替別人著想的人,縱使他沒有特地去想,他也是會為別人著想,因為他本來就是那樣的人,這樣就很自然。你本來就很慈悲,你就不必想怎麼修才能修到慈悲。你當直接變成那樣的人,這樣你就覺得很自然。如果你習慣開口就啟發別人,閉口就傾聽別人,跟別人在一起懂得關心別人,平常懂得觀察別人,你就是真的修行人。習慣了,不需要刻意,你就是菩薩。到最後,你本來就是這樣的人。你不要講:「我本來就是自私的人」,而是:「我本來就是無私的人,所以關心別人,我不會覺得很累。我本來就很容易去啟發別人,這已經變成一種習慣。」而不是,想到一個人,要刻意去想如何啟發他。就像有的人早上去運動,他從剛開始不跟別人打招呼,到最後看到任何人都會說「早」;他本來不笑,看到別人會笑;他本來不慈悲,看到別人都會慈悲。養成習慣,習慣成自然,自然就成佛,這樣就不會累,不覺得很難修。如果有人問你:「你怎麼那麼厲害?」你就說:「我哪裡知道,我本來就這樣。」誰最厲害?佛性最厲害,它就是最自然的展現。
聞後思惟:你能夠慢慢恢復自然的狀態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