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一, 07 九月 2020 19:51

暢談六祖壇經(144)付諸於行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學佛是學智慧,不是知識。知識是透過學習、看書和聽講而來的。很多知識分子拼命看佛經,以為能開啓智慧。最初頗有心得,一段時間之後,就遇到瓶頸,結果大失所望。他的知識越來越豐富,但是脾氣、毛病、個性卻沒有變,智慧不增長,增長的只是知識、偏見和傲慢。你若沒有解行並進,你的理解會變成一種偏見,你腦袋中的知識、名相越來越多,你會漸漸自視甚高,輕視他人,瞧不起沒學佛的人、走道場的信徒,甚至出家人。

  智慧是「做」來的。所謂修行,你想修,就必須要行。古時候有一個神偷,年輕時就很有名。他偷了一輩子,有一天想退休了,要傳承絕技給兒子。他從未跟他兒子說過偷東西要注意什麽,也沒有教過理論跟方法。傳承的那一天,他帶兒子到一個大戶人家,對他說:「你趁人家三更半夜熟睡時進去偷。」他兒子說:「只有我一個人進去嗎?」他說:「你進去,我在門口把風。」他兒子就進去了。他兒子進去不久,神偷便大聲喊:「有賊啊!」他兒子想:「老爸想和我斷絕父子關係嗎?」情急之下,他躲在女主人房間的衣櫥裡。那戶人家中大大小小的長工、園丁都出動了,四處找人找不著。家丁拿著油燈巡到女主人的房間,衣櫥一打開,神偷的兒子把油燈猛地一吹熄,很機警地逃了出來。他憤怒地跑回家,要跟他爸算帳。他爸爸告訴他:「你不用生氣。我畢生的絕學,你一個晚上就已經學會了。」從這個故事就知道,這是做來的,你要自己去做,別人無法教你。

  同理,什麽叫禪,什麽叫智慧,什麽叫自性,都無法跟你講。有一個年輕人,跟一位老師學習,但老師什麽都不教他。有一天,老師和他在一座橋上走著,老師忽然把他從橋上往下推,他一下子掉到了溪水裡。學生游上來,努氣沖沖地跑到橋上,對老師說:「老師,你怎麽了?你什麽都沒教我,卻一把將我從橋上推了下去!」老師說:「你先不要生氣。我問你,當我推你下去的那一剎那,你有沒有慾望?」他說:「沒有。」「有沒有妄想?」他說:「好像也來不及妄想,好像什麽也沒有想。 」老師說:「怎麽沒有想?你被推下去的瞬間,我明明聽到你在喊 “啊”!,如果連“啊”都不喊,你就悟道了。」

  針對很多概念,你要去做,不斷去深入、領悟。當你有所領悟,也不要太高興,因為很多層面可能你還不知道,還要別人指點。你只有去做,別人才能幫你點破。比如,王健民一定要先投球,投手教練透過觀察,才能指出他哪裡投不好。同理,學佛,你什麽都沒有做,就想問人家。或者,你認為你在做,其實不然。比如,我叫你在山上種一棵樹。你只去倉庫拿了一把鋤頭,就說你把樹種好了,這是不對的。拿了鋤頭要去挖土,接著把樹種下去,你才可以問我,整個過程哪裡需要修正。

  很多人修行的過程中有很多問題。比如,有的人念了幾天佛,就說:「我念佛沒有感覺,阿彌陀佛不來,連善財童子也不來。」坐禪也一樣,他說:「我坐了這麽久,什麽感覺都沒有,也沒有體悟。」你既然相信善知識教你的方法,就應該去做。做了很長時間之後,再請教別人,別人才可以指點你。可是,很多人問我知識或生活上瑣碎的問題,卻沒有人問我修行的問題。

 

聞後思惟:你有老老實實地將修行付諸行動嗎?

閱讀 538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一, 07 九月 2020 20:12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