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五, 02 十月 2020 10:47

暢談六祖壇經(222)悟清淨心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但淨本心,

  我們常說「擒賊先擒王」,這個王就是你的心,事實上,都是你的心在作用。你常常掉入一個陷阱,一直想辦法要讓自己的心清淨。當然,有很多人都這樣教你,這不是不對,這樣是漸修。比如,你心很亂,你透過持咒、念經、數息等方式讓你的心靜下來,但心是無常的,怎麼能靜呢?你心很煩、很亂,透過一種方式讓你的心靜下來,從亂到靜,這是無常。同理,它靜了之後還會再亂,因為它同樣是無常。這樣的修行就像一場拉鋸戰,這就是漸修。就好像,你沒有錢不快樂,你覺得要有一點錢才會快樂,這樣就注定你現在不會快樂,你要等到有錢的時候才會快樂,這樣你蠻累的。只有當你能夠體悟到你現在快樂,你人生的過程是快樂的,結果也是快樂的,你才能夠圓滿。俗話說:「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。」這個苦,如果你把它解釋成歷練還可以,但很多人把苦跟痛苦連在一起。當一個人被人看不起時,他會想:「不要緊,我忍耐,有一天你就會知道!」這叫瞋恨。有一天成功了,他就說:「你看我成功了!」然後就往生了,悲哀!也就是,他的成功真的很無知。這樣的人從古至今一大堆,但世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,還歌功頌德。

  六祖讓我們「但淨本心,」因為我們心的真相是清凈的,這就符合他前面講的「菩提自性本來清淨」,現在是叫你去明白。《壇經》的下手處是叫你悟,慚修的下手處是叫你修。漸修是先修後悟,頓悟是悟後起修,兩者都對,只是你要把次第弄清楚。悟,即是要悟那個本來。你的心清不清淨,就是心的作用,不是本來面目。你現在胡思亂想,就是心的作用。你要分清體、相、用,光是這三個字你可以貫穿很多道理。你不需要在作用上打轉,你只要明白它的真相,自然就會清淨,就像六祖所講的「一真一切真,萬境自如如。」就是說,當你可以悟到那個清淨,任何念頭就變成清淨。當你沒有悟到清淨,在你任何的念頭中,你都不要去求個靜,因為那個靜是無常的,是短暫的,你求不來。縱使你求來,它也會消失,它不是真實的。一般人談修行方法,就是亂的時候怎麼讓自己定,煩的時候怎麼讓自己靜,就是停留在一種對治法。然而,你的心情本來就會變來變去,就這麼簡單,你只要接受它就好了。很多人誦經或念佛之後,念頭會起來,他們不知道如何是好。有些人想把心拉回來。其實,你根本不用把它拉回來。為什麼?來讓它來,去讓它去,讓它來去自如,因為來去本來就正常,因為無常是真理。你有這樣的正見,自然它的來去就會漸漸對你沒有影響力。一剛開始不是透過訓練,而是正見的問題。這種正見的核心,一般人真的不容易抓住。《壇經》所講的正見即是本質,就是在談這個道理。

 

聞後思維:你能去體悟你的心本來是清凈的嗎?

閱讀 618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