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五, 02 十月 2020 14:04

暢談六祖壇經(224)無所障礙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善知識!悟無念法者,萬法盡通;

  你打坐時,念佛也可以,反省自己也可以,思維法義也可以,觀察自己的心也可以,察覺到內心到底什麼東西障礙你也可以。無論我講靜坐、坐禪、禪坐還是宴坐,重點是你坐在那邊做什麼,坐都是一樣的,但坐在那邊做什麼就不一樣。參禪一般人沒有能力,所以我不鼓勵你們參禪,我會鼓勵你們做自己有能力做得到的。有的人真的沒有辦法思維,那就靜靜坐著念佛;有的人念佛念不下去,那就靜靜思維法義;有的人經典也思維不下去,那就好好徹底自我反省,改過必生智慧;但有的人也不反省,他就直接觀察他的心。任何的名詞都是一種修行,你知道你在做什麼就好,做什麼就是重點。坐在那邊什麼都不想就不對,坐著胡思亂想或打瞌睡也不對。你說:「我每次坐都打瞌睡,我乾脆不要坐。」那也不對,那你就坐著打瞌睡,因為你要用你的覺性來突破你的打瞌睡。

  要記住重點在於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其它都是形式。比如,「你平常都在做什麼?」「我都在拜佛。」「你拜佛做什麼?」「師父,我在拜八十八佛。」「你為什麼不拜八百八十八佛?」 「師父,我拜八十八佛是懺悔業障。」「難道懺悔業障只有一個方法而已嗎?」人家問你,如果你回答不出來,你一定是不對。如果你清楚,你就是對的。比如,我問你:「你每天都在做什麼?」「師父,我每天都在散步。」「你為什麼要散步呢?」你只要答得出來,我就會讚歎你。比如,我問一個學生:「你每天都在做什麼?」「師父,我每天都誦經誦十個小時。」「你每天誦經誦十個小時做什麼?」「因為有人跟我說,這樣誦能夠消我的業障。」那就是他不了解,不是誦經有問題,不了解就沒有覺性。

  「善知識!」無念,即《金剛經》所言之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。」「無所住」,就會無所障礙,「生其心」,是生起智慧、慈悲、清淨的心,念念清淨。能「悟無念法者,」則能與空相應,因此就能「萬法盡通;」既然沒有障礙,就能通。我們就是因為有障礙,所以才不通。障礙我們的,並不是別人,而是自己,是自己的知見。

  智慧要懂得變化。你們在讀佛經,有很多名詞不一樣,但意思是一樣的,比如佛性即空性,即真理。同理,《六祖壇經》講「無念」,其它經典或祖師以「無心」來表達,六祖亦談過「無心」一詞。「無心」比「無念」更為貼切、直接。六祖曾說過「無心者通」,即同「悟無念法者,萬法盡通。」這個課題非常重要,如果你不能明白,不要談修行,要入道都很困難,你想破頭、磕破頭也沒有用。

 

聞後思維:你能看清是什麼障礙著你嗎?

閱讀 549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