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五, 02 十月 2020 14:21

暢談六祖壇經(225)即心是佛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師曰。天使休禮貧道。天使為求佛耶。問道耶。曰弟子昏昧。未審佛之與道其義云何。曰若欲求佛即心是佛。若欲會道無心是道。曰佛因心悟心以佛彰。

  談到無心,我先講一則出自於《景德傳燈錄》的公案。

  這個公案出自唐玄宗時代。因唐玄宗有病在身,就派一位叫楊光景的太監入山找一種名為長春藤的藥,因此藥有去淤通血之功效。楊太監在宮中常看佛經,他每次入山時總看到有一個禪師在用功。他觀察了很久,認為他是有道的禪師,便上前請問他的上下,並得知他是本淨禪師。

  太監請禪師慈悲開示。禪師曰:「天使休禮貧道。天使為」的是「求佛耶。」還是「問道耶。」太監答不出來,便「曰」:「弟子昏昧。未審佛之與道其義云何。」他不知道什麼是佛、什麼是道。禪師便為他開示了句很重要的話「曰」:「若欲求佛即心是佛。若欲會道無心是道。」太監不明其義,便問禪師「曰」:「云何即心是佛。」禪師「曰」:「佛因心悟心以佛彰。」你若想要求佛,你的心就是佛。

  覺者求心不求佛,而迷人求佛不求心。就像信徒,一天到晚拿三支香、三杯水、三盤水果想賄賂諸佛菩薩,哪有可能?你常說:「佛祖,保佑我全家平安。觀世音菩薩,保佑我家順利。」你這樣講是不對的。心安才會平安,心不安何來平安呢?心順達才能順利,心不順處處皆障礙。心有執著,何來萬事如意?心若放下,一切盡皆圓滿。無論在家中小佛堂還是寺院的大佛堂禮拜,你什麼時候求過你的心?你當返回自己的內心世界去看,一切的問題、事情都不離開你的心。

  不從心下手,你學不了佛,入不了佛法的大海。你覺得明明是別人欺負你。其實,人若不自欺,無人可欺你;人若不與人爭,無人可與你爭。你聽時覺得有理,但你並沒有真正從內心世界去領悟此理。當你沒有深入時,你要深解是不容易的。信和解是一體兩面,有一分解就會多一分信,相對地,有一分信就會多一分解,信解是同時的。你沒有思考,沒有去做,沒有求證,就無法相信。但是不信對你毫無意義,因為你的內心有疑惑,你疑神疑鬼,對自己沒有信心、對別人不信任。就像你不相信自己這一輩子能開悟,不相信有極樂世界,不相信有來生,這倒也罷了,你也不相信你會快樂,這是最可悲的。就像你常常勸人不要傷心,他就傷心給你看;勸他不要難過,他就哭得越大聲;讓他想開點,他卻說他要去死。人在起情緒時,你越勸他,他鬧得越厲害。你連自己這一輩子可以活得很快樂都不相信,西方極樂世界和天堂好像與你無關。我說你的事情你都不相信,談得更高深的根本沒有意義。你也一天到晚在鼓勵家人:「你不要氣餒,不要放棄,你未來一定會有所成就的,以後你一定會反敗為勝的。」你勸他們時,又何嘗勸過你自己呢?你勸人之時,並不相信你自己。你相信你的孩子有一天能成龍成鳳,但你卻不相信你身為父母的會成龍鳳。說你偉大,其實你又傻;說你負責任,其實你又逃避。你身為父母,亦是他人子女。媽媽跟孩子說:「你要成龍成鳳。」外婆跟媽媽說:「你要成龍成鳳。」太奶跟外婆說:「你要成龍成鳳。」佛法你能信嗎?你的心是佛,你能信嗎?你若不信,告訴你:「你根本沒有一顆心。」你也不會相信。你把《心經》掛在牆上裝飾,一天到晚在看,心情不好抄一抄、念一念,但你並不相信它講的話。

 

聞後思維:你相信你的心就是佛嗎?

閱讀 825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