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日, 04 十月 2020 20:20

暢談六祖壇經(229)善用因缘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道本無心,無心名道。若了無心,無心即道。

  身心合稱為「五蘊」。《心經》要你從「色」開始破,而非從「受想行識」,因為「色」即色身、身體,是最明顯的,最容易讓你感受。其實,你這一輩子都是為這個身體在打拼。佛陀有時候會教剛入門的弟子不淨觀,就是叫他不要貪愛執著自己的色身。

  禪宗是從「心」破,故有人說學禪要上根利智,因為心的概念雖無形無相,但卻揮之不去。如果你上手術台,被全身麻醉,你感覺不到身體的存在,卻可以感覺到心的存在。有一些瀕臨死亡的人,常常看到身體一動不動、毫無感覺地躺在手術台上,他自己卻飄在空中,那就是心,是有感覺的。心比身體更執著,所以人才會去投胎。死在棺材裡的是身體,而不是心,心並沒有死。雖然本來無心,但你偏偏以為有,所以你才會去投胎。你執著就有,不執著就沒有。所以,執著有執著的破法,不執著有不執著的說法。

  「道本無心,」佛道是真理,真理是自然,自然是大道,大道是你的心,心是佛性,佛性是空……它豈有一個心?「無心」即「無我」,即「無念」。心即你的想法和障礙。「道本無心」即生命的實相,就是六祖所講的「本來無一物」。

  就是因為「無心」,所以才可以「名」之為「道。」才可以說它是自然。自然是無為、無私的。《道德經》曰「大道無情」,無情即「無心」,無私心。大道若有情,就一定會偏袒,就會有交往關係深淺。因為有情,就會被人情世故所綁。欠債還債,欠情也要還人情。你可能會問:「師父,難道要無情無義嗎?」非也,並不是因為我欠你人情,我就對你好,沒有欠人情的,我就對他不好。不管有沒有欠人情,我本來就應該平等對待大眾、利益大眾,否則當人做什麼?人就像一盞燈,其作用就是照亮別人。不然,要這盞燈做什麼?既然因緣所生,來到這個娑婆世界、這個宇宙、這個地球、這個亞洲、這個國家、這座城市,你就應該好好當個人,善用你來的因緣,因為來一趟並不簡單。但是,人們不但不知道自己是一盞燈,看到別人燈比自己大,還會嫉妒,故有「樹大招風」之說。人家好事做得比你多,你嫌別人;人家不做,你又說人家沒用。人人都是一盞燈,你不照亮別人就算了,千萬不可把別人的燈吹掉,不要把別人善良的心滅除,不要掩蓋別人的智慧。所謂「寧動千江水,莫擾道人心。」別人行善要讚歎,而非誹謗。

  你「若了」悟「無心」的真相「,無心即道。」你就明白大道就是這種境界。「有」就會招來一切的有,你招來苦,就是苦,你招來樂,那是無常的,樂也必然變成苦。你無聊就攀緣,攀緣會惹來很多麻煩。你要光宗耀祖,你認為人活著就要出人頭地,但是一山還比一山高,你想要怎麼樣?禍福無門,為人自招。本來沒有煩惱,你的煩惱都是你起心動念、不知足、慾望的心招來的。你一天到晚自找麻煩,連睡覺也不讓自己睡。你不要祈求佛菩薩,也不要怪罪冤親債主。你就是自己的冤親債主,能與自己的內心和解,你才能真正化解。領悟到「無心」,你自然就清凈了,就是「何其自性,本自清凈。」

 

聞後思維:你能夠善用自己的因緣,好好利益眾生嗎?

 

閱讀 574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