悟無念法者,見諸佛境界;悟無念法者,至佛地位。善知識!後代得吾法者,將此頓教法門,於同見同行發願受持,如事佛故,終身而不退者,定入聖位。
能「悟無念法者,」一切無障無礙,處處皆是佛,他能「見諸佛境界;」開悟見性之人,看這個世界的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就是不一樣,他外表上和一般人並無兩樣,但心境卻大不相同。哲學喜歡談真、善、美的境界,開悟的人就能達到這個境界,他能看到「真」相,體悟到至「善」和「美」的境界,各有各的妙用,真的很美好。
「悟無念法者,」即是覺者,自然能「至佛地位。」有人認為六祖講得太快了,因為按照大乘經典,有很多層次,六祖所講的,好像一悟就成佛了。其實,這是一種誤會,「佛」為覺也,覺了之後,每個人體悟的層次就不一樣,所以才有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聲聞等之分別。有些禪師一生悟很多次,悟到什麼境界沒有人知道。但是,只要你願意,你一定能突破。突破到什麼程度?學無止境。
六祖再告訴弟子曰:「善知識!後代得吾法者,將此」直接了當的「頓教法門」流傳下去「,」使得這種談自己心的妙法住世。但是一般大眾無法接受這種法門,他們有以下幾種看法:一,六祖是千古奇才,你學不得;二,末法的眾生資質愚鈍,不像從前的人;三,學六祖的法門要上根利智的人,我們是中下根,甚至沒有根。然而,佛說「眾生皆有佛性」,說「諸法平等」,說「法無高下」,又說「人人皆可成佛」,在《法華經》中還談到,縱使「一聲南無佛,皆共成佛道。」
一個人做一件簡單的事都會成佛,又何況他專心修行呢?但你這樣講,別人不見得會接受你的看法,所以你對「於同見」之人,才可以談頓教法門,否則就不要講,因為怕會害了他,或與他起爭執,或造成他誹謗。有的人聽你說頓悟法門,他表面上說:「你根器好,你修,我不行。」但他的潛意識則是:「你不要傻啦!」當他說自己根器沒有那麼好時,意思是你的根器也沒有那麼好。聽人說話,你要聽他心裡的話。但你也不要炫耀你所學的,不可擾亂人心。你平時旁敲側擊,在聊天時,一問一答中,快則五分鐘,慢則半個小時,就可以知道對方的知見和程度。
有知見,還要「同」時修「行」,然後能「發願」,你有這樣的心,來流通和「受持」這個頓教和法門「,」就有「如事佛故, 」跟你在服侍佛的道理是一樣的。你若是這一輩子「終身而不退」轉「者,」不會懷疑,你則「定入聖位。」六祖講話要負責任,但他敢講,他很肯定這樣的人一定會超凡入聖,況且他也以他自己的成就作證明了。若我們是當時六祖的弟子,說不定還會半信半疑,但事情是要通過時間考驗的,六祖距今已經一千多年了,他後面的種種示現,以及他完整留存至今的肉身,都讓我們讚歎其不可思議。
聞後思維:你能夠識別誰是同見同行者而與說法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