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六, 10 十月 2020 15:52

暢談六祖壇經(247)止息妄心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淨心在妄中 但正無三障

  清「淨心」,即真心,就「在妄」心「中」。你也許會不解:「我的心明明就動盪不安,怎麼清凈心會在其中呢?」比如,海面起波浪,波浪即妄心、煩惱,但是波浪既是波浪,也是海水。妄心的本質就是清凈的心,只是你沒有去察覺。真正大乘的修行人無須等到風平浪靜才清凈,他時時刻刻都是清凈的大海。真正覺悟的人不厭惡六塵的境界,因為這並不礙他覺悟。第一,你不要害怕你的心,無論它的狀態如何。第二,這個心無論是動是靜、是亂是定,都是緣起性空的作用而已,它也是無心、真心。故永嘉大師的《證道歌》曰:「煩惱無明即實性。」

  開悟見性的人看到的無明就是自性,看到的煩惱即是實相。煩惱止息即菩提,妄心止息即淨心。你的心很亂、很煩,一直想逃卻逃不了。就是因為它那麼強烈,才能將目標明確指給你看。你應該感謝它指引你去見性,讓你知道「淨心在妄中」。接著,無論發生什麼事,你都會接受一切。接受到一定程度,你就發現不可思議的境界會現前。所謂現前只是假名,所謂息妄顯真,真也是假名,這是境界,只是你個人的體悟而已。不管叫見性或三昧,都只是一個名稱,你碰觸得到,你就能知道。

  你的觀念不正確,一直在障礙你。「但」若擁有「正」見,你便再「無」煩惱障、業障及報障,即惑業苦這「三」種「障」礙。業障是你的所作所為障礙你自己,你的行為來自於觀念,你的心被境界迷惑了,觀念不正確,故行為不正確,結果當然是報障、是痛苦。三障是思想、行為和結果的輪迴,你迷惑了又不斷造業,造了業就會受苦報。你幹嗎用任何的念頭障礙自己的幸福、快樂和覺悟呢?你幹嗎搬石頭砸自己的腳?你要善待自己,不要自我折磨。

  起心動念只有兩種結果:一,起惡念,故有罪;二,起善念,故得福。罪福本空,你喜歡、擔心、害怕的都是幻。但你抓著它,它就會折磨你。就像你晚上看恐怖電影,電影演完了,它仍會進入你夢中。你行很多善也不需要抓著它,因為善也如夢幻泡影,也是緣起性空。惑業苦就是緣起,它的本質就是性空,當下即空。

  問題是,如何擁有正見?你們讀《壇經》不會修,因為六祖首先是要你悟,你還沒開悟,就不能談修行。我們不斷摸索,就是為了悟道。你被你的妄想執著打敗,被煩惱所困擾,你絞盡腦汁想解決這些問題,其實這是要靠領悟的。你若是沒有吃到苦,就領悟不了佛所講的諸受是苦,沒有吃到甜,故不能入法味。

  有一種相對易行的法門,即觀諸行無常。讀書不在多寡,而是讀了哪一句受用。《金剛經》曰:「一句四句偈,其福勝彼。」若有一句話能讓你放下,當然「其福勝彼」。世界上最大的福報就是心不執著。有人問我:「師父,人人都有慾望,我怎麼可能沒有慾望呢?」我回答說:「我又不是叫你沒有慾望,而是你應該追求最大的慾望,這個大慾望就是沒有慾望。」六祖叫你不取不捨,因為你喜歡的是無常,你為何執取它?你討厭的亦是無常,你幹嗎非要驅趕或逃避它呢?你不要因求不得而苦,因為沒有什麼可以求。你不要厭憎會苦,你所厭憎的亦是無常。你不要求順境,不要害怕逆境。你不要希望事事都如你意,也不要希望不生病、不死,這都是癡人說夢話。明了現前無常、諸行無常,你就能不取不捨,以平常心過人生,你就覺悟了。

 

聞後思維:你能夠看清楚你妄心、煩惱的本質嗎?

閱讀 766 次數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