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宗最興盛的是臨濟宗和曹洞宗。臨濟禪師曾經談過他如何度人,他把人分成三種程度:中下、中上及上上根器。被稱之為知識分子的或事業有成的人,都偏向於中上根器,他一定有他的程度,才能有所成就、有一番作為。
佛法講「境法人」三個字:「境」即境界,一般人被境界轉;「法」即佛法或佛法的法門,即思想;「人」指的是你或你要度的人。臨濟禪師對中下根器的人奪境不除法,奪境即破執著,你最執著什麼,那個對象就是境。比如,你最放心不下的是你的孩子,或你最執著的是你的身體。要度人,首先要破他執著的對象,境界一破,他的苦好像當下就消失了。要用「法」來度他,故曰「不除法」,「法」是藥,他生病了,就用法藥為他治病。比如,不要執著善、惡,不是叫你們善惡不分,而是要善分別。不分別即愚癡,善分別即智慧。比如,做壞事當然不對,做好事是對的,但執著做好事也不對。有的人嘴巴說:「我做好事,但是我不執著我做好事。」這是騙人的。他若是不執著,他就不會告訴你他在做好事。他是要你讚歎他、表揚他,這就是執著。不學佛的人會說:「我做好事又不是因為想被人表揚或要回報。」他講的是世間法,這是生滅對待的,而佛法離開生滅對待,是無為法,故曰不生不滅。你為人講為何不要執著做好事,可以說:「那個善也是無常,諸行無常。」這就是出世間法、佛法。你不要破他的法,而是藉那個法來破他的境。
對一個佛法初學者,你不要輕易破他。他學得好好的,你不要跟他講境界太高的,否則不但幫不到他,反而是障道因緣,你還以為你在度人,這樣是罪過。你不要亂破同參道友,也不要消遣佛法,亂講一通,這叫對法不恭敬,所謂「多言多慮,轉不相應。」話多的人是不可能覺悟的。
第二種人層次比較好,是真的修行人,臨濟禪師則對他法境俱奪,因為境即緣起的現象,是生滅法、有為法。無為法亦是法,「一切法」包括有為法和無為法,一切法的真相是諸法空寂,所以你也不要執著你的法。他有程度,你破他,是要他自我超越,欲窮千里目、更上一層樓,而不是想展現你很厲害,能把他打敗。很多人為人講法,潛意識中有這種心,這叫踢管。這是自迷不悟,他講的正見也變邪見,他講的佛也變成魔。你學錯了,可能殺傷力更大,但你卻不知道。
最後,上上根,臨濟禪師對他「境法人俱不奪」,因為他只差臨門一腳,畫龍點晴。有修養的人講話較為文雅,出家人更應如此,但有一位程度不錯的法師,他講的口頭禪,會被世間人覺得很粗俗。如果度世間人,還是得用文雅一點的詞,才會讓人比較恭敬,法相顯得比較莊嚴。但是,對於進入法的人,那都是虛晃一招。但他不貪圖多一個信徒或多一個紅包,也不差一個人來誇獎他,他只是為了破你的執著讓你見性,所以他敢於展現。
同理,你做麵包,揉麵粉力道不同,做出來的麵包柔韌度也不一樣。用多少力就多少有結果。管別人比較簡單,管自己比較難。但是,度人、讓別人覺悟,比自悟還困難。你可以去體悟看看,自己去測力。你只懂一分,就善用那一分。你雖然不懂真理,卻知道世間的道理。你不明白佛法,卻知道如何與人相處。你將你所懂的百分之百貢獻於社會就可以了。比如,你只有一杯茶水,澆灌不了所有的盆栽,你當善用它,看哪一棵植物沒有水就要枯死了,你就先澆它。你擅長什麼,則發揮什麼。
聞後思維:你能識別自己及他人的根器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