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頌是頓教 亦名大法船
迷聞經累劫 悟則剎那間
六祖所講的「此」《無相「頌」》「是頓教」法門,「亦名大」乘之「法船」,能讓我們到達涅槃岸。其實,佛法是不二之法,頓和漸只是方便說:一講你就懂,就叫頓;一講你不懂,慢慢才會懂,就叫漸。但是,並非對一講就懂的人講的法就比較高貴,對聽不懂的人講的法就比較粗俗。你們一起上課,我講的內容都一樣,每個人的領悟完全不一樣,這就叫頓漸。
佛法也無所謂了義與不了義。佛創造出種種名詞,只是要度你而已。請問:孝順父母是了義還是不了義?對別人好是了義還是不了義?地上有垃圾,把它撿起來是了義還是不了義?了不了義是你這個人,而非這個法。無常這個法比較高貴,還是空這個法呢?法無高下,哪有什麼高不高貴?你們卻到處貼標籤,太陽出來,就給太陽貼「高貴」;月亮出來,就給月亮貼「不高貴」。是你看到這個法,你的領悟力、體悟多深,你的應用就有多廣。你不要談字典的涵義,而是你要把你的人生用出來看看。能無限地付出的人,就是一個了義的人,無論他讀的是什麼法,我都肯定他。一個人讀了高深的法,做出來的事情別人不能茍同,我管你了不了義。
迷、悟在於你,你心「迷」,只一味聽「聞」,須「經累劫」慢慢拖。一旦「悟」了,「則」只在「剎那間」。快跟慢不是停留在修行的過程,而是你有沒有決定要修。你一直拖拖拉拉,猶豫是否要修,這是很浪費時間的。當你正式去做的時候,時間不會很久。你不要為自己找藉口,你肯下功夫,就一定有機會,什麼時候會實現,要看你下功夫的深淺。
六祖所講的法,對一般人所理解的佛法概念有很大的改變和衝擊。「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」是將距離拉近,即將極樂世界拉到這裡。「迷聞經累劫 悟則剎那間」則將時間縮短,這一輩子就可以做到了。六祖曰:「一念迷即眾生,一念悟即佛。」相信了,你才能學,否則是沒有用的。如果要學很久,好像遙遙無期,那我索性把佛經蓋上,先去睡一覺。比如,你現在生氣,是五分鐘會消,還是五個小時、五天,還是一輩子呢?這在於各人。我可以氣你一輩子,氣到做鬼也還是要找你,氣到這個仇報回來,這口氣我嚥下去為止,這就叫冤親債主。冤親債主都在跟你跑馬拉松賽跑,追到你之後,他的氣才會消。這就是迷的狀態。如果你認為你這一輩子不會開悟,果然就會如你願。所謂「眾生愚昧」,是因為我們的人生是隨著我們的想法而過的。你的想法是邪見。
你要肯定你自己即心即佛,要肯定「悟則剎那間」。這對學唯識的人來說很難,因為他認為阿賴耶識的種子一輩子甚至好幾輩子都清不掉。如果你造的罪業有形有相,這個虛空都塞不滿。一個種子就是一個夢,一兆億的種子就是一兆億的夢,一個夢跟一兆億的夢都是夢而已。你明白就可以「悟則剎那間」。如果你覺得一個夢就是一個夢,得一個一個醒,那你就得多生累劫勤修,就得慢慢破。就像我跟你說:「你很快樂。」你說:「不可能,我現在腰太酸,不可能快樂,等我的腰治好了之後。」腰治好了,你還要把頭痛的病治好再說。等你都沒有病之後,你還是會死。所以,你有很多問題,包括你還沒有開悟,也會造成你的痛苦。這就是迷。如果大家都叫你佛祖,你發覺你不是佛祖也不要緊,人家說你是佛祖你就是佛祖,你不要爭。比如,一個自由自在的人,他做不做佛並沒有差別。
聞後思維:你下決心好好悟道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