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曰:有疑即問,吾當為說。
六祖大「師曰:」你如果「有疑」,「即」應該「問,吾當為」你「說」。如果你沒有疑,就代表:第一你不懂,第二你不用功、不認真。很多法義,比如緣起性空或不二法門,你覺得自己似懂非懂。其實,你只是認識那幾個字而已,你哪有真懂呢?疑本來是六個根本煩惱(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惡見)其中的一個煩惱,但是,佛法是可以疑,佛陀並不反對弟子對他所講的話產生懷疑。佛陀說過:「不是所有的人的話你都要相信,必須通過印證,你方可以信。」你會覺得很多東西無法印證,比如你還沒有去西方極樂,你認為你印證不了。其實,我已經印證很多次給你看了,當下就可以印證。比如,如果我說一個鬧鐘是無常,就代表世間所有的一切都跟這個鬧鐘一樣是無常。同理,我只要可以印證這個世間的國土是什麼狀態,我就可以印證其它世界的國土是什麼狀態,並非等我去到那邊回來再告訴你。常常有人這麼跟你唱反調:「念佛那麼多人,你有聽過哪一個人半夜回來跟你說他往生極樂嗎?」
你有疑問,你就要問。但是,如果你的疑問是自己創造的,或別人回答你之後,你的疑問依舊在,那你就是跟自己過意不去。有的疑問事實上已經跟你講了,但是有時候你會覺得不是這個樣子。比如,「我究竟有沒有心」這個問題,那是多餘的,我只知道我是不是安心就好。有時候不要針對一個問題一直解釋,你再解釋得怎麼清楚,還是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。你講有心和沒有心也對。你說:「師父,你問我,我就有;你不問我,我就沒有。」這樣也對。但是重點在於,我的答案不見得有幫到你。很多學佛的人喜歡戲論,喜歡辯他的知見怎麼樣。你要了解,而跳開那個問題。我不爭,天下沒有人有辦法跟我爭。就像六祖所講的,有爭就失道意。
有時候,你有「疑」不問,會反成障礙。如果你對某個人有懷疑,以後他跟你說什麼都沒有意義。如果你對事情有懷疑,你就做不好它。你對你的師父或老師有懷疑,你可以直接去問他,而不要私底下講是非。只要我們誠心誠意問人,對方都會回答你。很多人對法師,或對他所學的法,或對道場產生懷疑,這是沒有意義的。你不要道場東跑西跑,原則上是你自己的問題,不是道場或道場是非的問題。修行人不怕是非,你怕是非就修不了行,你只要「他非我不非」就可以了。你要明白「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」,都是你的問題。師父一定有他的優點和缺點。你把真正的問題提出來,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就好。有人曾經問我:「一般的出家人可不可以稱為法師?」我說:「在我回答你之前,我想先請教你,你問這個問題的動機是什麼?」一般的人都會急著回答問題,我不是。他說:「我沒有什麼動機,只是好奇亂問。」真是無聊!很多人這樣問,事實上是在評估出家人。法師不是出家人的權利,為人說法的人就叫做法師,所以你也可以被稱作法師,就這麼簡單,你不要把它弄得那麼複雜。
聞後思維:有疑問,你有虛心請教善知識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