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又問:如何是聖諦第一義?師曰:廓然無聖。帝曰:對朕者誰?師曰:不識。
梁武「帝又問」達磨祖師:「如何是聖諦第一義?」什麼是聖人最究竟的真理呢?祖「師」答「曰:廓然無聖。」就是看盡虛空遍法界,他找不到一個聖人。這一句話表面上是一個問題,達磨祖師似乎沒有回答,只是說他看不到聖人。若看不到聖人,第一義諦也不必談了。明明就是有善有惡、有眾生有佛,明明就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為什麼達磨祖師講沒有聖人呢?世間的概念、語言都是人類自己創造的,佛四十九年無一句可說,因為真正的真理是無法講出來的,所有的概念都是權巧方便。
有一位讀過《法華經》的同學問過我一個很好的問題:「在《法華經》的第二品中,佛已經把真實的道理講出來了:開示悟入,開佛知見。為什麼那一品叫方便品,而非真實品或究竟品呢?」只要佛講出來,就叫做方便。無論怎麼講,了義不了義,究竟不究竟,其實一開口,一寫出來的文字,都統稱為方便,故「廓然無聖」是真實的狀態。喜歡戲論的人或學者就會掉入這個陷阱,永遠跳脫不出這個概念。
對於達磨祖師的回答,梁武「帝」不服氣地問「曰:對朕者誰?」達磨祖「師」答「曰:不識。」《壇經》有一個重點,就是要你們認識自己:「識自本心,見自本性」。達磨祖師講不識,這是更高層次的問題。禪宗講:「見山是山;見山不是山;見山又是山。」凡夫對自己的認識是錯誤的,他把他的身體和名字當成自己,他的名字即他的名聲,他把自己的感受、記憶、主觀、五蘊也當成自己。只要傷害到自己的,我們要麼選擇防衛,要麼就反擊或逃避。人跟人之間就是這種狀態。這個概念讓你執著,使你為之打拼、起爭執,為之六道輪迴。你就是把五蘊及五蘊之外的「我所」都當成自己,接著把身心世界用自己的概念一把抓。如果你能真正了解自己,那就不一樣。
達磨祖師之「不識」回答得很好,很究竟。他本來不叫達磨祖師,那是他師父為他取的。而且,達磨祖師是後人叫他的,他那時叫菩提達磨。你說哪一個名字是他呢?哪一個都不是他。他在唐朝時是一位高僧,沒有人知道後來他在哪里或他如今又化身何處。以他的悲願「應以何身即化何身」,他現在說不定在三惡道中度化眾生。比如,到底誰是真正的觀世音菩薩,你也講不出來。觀世音菩薩只是一個象徵性的講法,你不要以為那一尊就是。
我之所以鼓勵你修行,是希望你減少一點痛苦。佛法的概念你懂,你馬上能釋懷,能受益,否則,你當然要受折磨。佛法如此,世間法亦如此。學佛法首先就是要破掉「我」。認識「我」才能破掉「我」,破掉「我」,你才能真正地自由自在。否則社會的價值觀、別人的看法就可以把你綁死。你是誰?你什麼都不是。既然如此,你幹嗎一直想要維持自己的尊嚴?為什麼把這個概念抓這麼緊呢?所以,你下次填報名表的時候,姓名就寫「不是」。
聞後思維:你有去觀察「我」什麼都不是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