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二, 03 十一月 2020 15:18

暢談六祖壇經(301)心平行直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善知識!念念無間是功,心行平直是德;

  「善知識!念念無間是功,心行平直是德;」「無間」即因,「平直」即果。相傳淨樂國太子當年去道家的道場武當山修行悟道,經過多年修煉毫無所成,於是灰心喪氣想要離開。在下山途中,他遇到一位阿婆,據說是太上老君變現來度化他的。阿婆拿著一個鐵杵,在石上磨。太子很好奇地問阿婆:「阿婆,你磨那個鐵杵有何用?」我們也聽過類似的故事,是關於李白的,但這是第二個版本。太子受到啟示後,毅然決然地說:「沒有錯,鐵杵既然能磨成繡花針,我一定會修煉而成仙成道。」後來,他透過修行羽化成仙,成為赫赫有名的玄武大帝。由此可見,你要有功夫就要精進。電影《葉問》中,詠春拳的動作你一看就懂,就是以幾個動作重複打木樁,從入門到學了三四十年都是這些動作。他重複一直打,當他與別人過招時,無論別人用什麼招,他都能自然地反應。

  「念念無間」即精進。你要看自己精進用功到什麼程度。有人阿彌陀佛念一念,就變成觀世音菩薩、地藏王菩薩。你能否念念在法上、念念不離自心或念念有佛呢?如果可以,那就是功夫。就像六祖初見五祖時說:「弟子心中常生智慧。」你雖然很認真修,早晚課比別人多做一兩個小時,但你卻「弟子心中常生煩惱。」就像我奶奶,每天做三四個小時的早晚課,一邊做一邊打瞌睡。不過也不簡單,你不要笑,六十年如一日,她還是有她的因緣。

  你這麼認真想修,但卻無法「念念無間」,毫不間斷。你連聽我的課都專注不了,你修起來很累。有一個簡單的方法:比如有一面湖,只要湖水是乾淨的,你任何時候去取水都是乾淨的。你心中有佛,佛常住你心,則念念都是佛,佛即是覺,你就能念念是覺。但你心中卻有佛和魔,常常佛被魔趕走,念念都是魔。「魔」字就是麻煩鬼,所以你很麻煩!而且,你不要只把佛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。否則,你其他部分在做什麼呢?念念無間,就是全部!

  你來世上的目的,是來利益眾生的。你心中有眾生,眾生即佛,你心中就有佛。你朝也利益眾生,暮也利益眾生,在家利益家裡的眾生,在外面利益外面的眾生,這就是常住真心。這不是修來的,而是看你的心量願不願意打開。《壇經》要讓你先悟,悟後起修。悟即是明白自己,起修就是利益眾生,離開眾生則沒有佛。

  能「念念無間」,有了因地上的功夫,自然有果地上的呈現,即「心行平直是德」。「心行」即內外,「平直」乃如一,即不執著,即平常心。心「平」是內在,行「直」為展現於外的行為。行直即行正,就是行正道,而不是路見不平、拔刀相助。正即正確的觀念和言行,即一切都不執著。平,即心常常保持平靜,這樣你自然會生起智慧。你沒有智慧,所以自私自利,不願意造福人群、為大眾付出。你抓著自己及「我所」的概念不放,一直在保護、鞏固自己,爭取自己的權利、利益,你的心怎麼會平靜呢?你在公司或家裡都要爭,爭寵久了就會受辱。當你心靜下來,智慧生起來,你就了解到眾生跟你是一體的,故曰: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。」你的慈悲心就生起了,你便能平等、恭敬的對待所有眾生,對好人、壞人或愛佔便宜的人都保持平常心。

 

聞後思維:你的精進能做到念念無間嗎?

閱讀 1220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