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二, 03 十一月 2020 16:02

暢談六祖壇經(303)淨土法門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 

  淨 -不染為淨

  土-心地為土

  關於念佛的問題,也是當今佛教界、尤其是漢傳佛教的問題。在台灣,不念阿彌陀佛就好像不是學佛,可見念佛的影響力自古以來就很深。以歷史上的角度來看,印度的佛法傳到中國,最初偏向於修禪定,即四禪八定。後來達磨祖師來到中國,由六祖發揚光大。印度並沒有一個叫禪宗的,真正的禪宗是在中國才完整成立的宗派。但是,早在禪宗之前就有人念佛,也有大師提倡念佛,比如從慧遠一直到智者大師。凈土法門後來也對禪宗產生了影響。唐朝時,修禪的人修禪,修淨的人修淨。但唐朝之後,人們的根器一代不如一代,禪也開始在改變,包括六祖的頓悟法門改成參話頭或默照禪,漸漸禪宗的人也兼修凈土,明朝更是提倡禪淨雙修,就是透過念佛來參禪。比如,有人參「念佛是誰」,就是先念阿彌陀佛,讓自己的心定下來之後,才參「念佛是誰」。但是到了清末,幾乎所有宗派都有人在念佛(大乘佛法有八宗,小乘有二宗,總共十宗),一直到我們現在亦復如此。

  歷史之所以如此,是由於人的關係。因為人類處於一種演進的過程中,有著智慧和慈悲的祖師大德不得不適應實際的情況而改變方法。現今台灣的道場,時代也在改變,除了參禪、打坐、誦經、拜懺之外,還推廣插花、學書法、英文、日文,還有跳舞和合唱團。這當然應該是受到西方一些宗教的影響。比如,慈濟之所以叫「大愛」,就是因為證嚴法師受到了一個修女的影​​響。佛教要度基督教,基督教也要度我們佛教。基督教、天主教都設有醫院,而慈濟的上人就是遇到有人提出類似的問題:「你們口口聲聲講慈悲,要度眾生,也沒有醫院。」所以她成立了慈濟基金會。基督教的口號是「博愛」,慈濟則將之改成「大愛」。儒家講的是「仁愛」,基督教講的是「博愛」,我們佛家講的是「慈悲」,其實意思是一樣的,只是名相不同罷了。當然,這裡面有深度的內涵,那就是:一個真正為別人著想的人,就是一個有愛心、慈悲心的人。但你的愛到底要怎麼發揮呢?如果你沒有智慧,你的愛是沒有辦法徹底展現和發揮的。天下的父母親再怎麼自私都是愛自己的子女,但他們的愛並沒有辦法讓子女百分之百地感受,因為他們沒有智慧。

  就是因為祖師大德有這樣的智慧,他們才想用各種方式要來度化我們。但我們也應該自己思考,不要期待別人來度化我們。別人真正能度化我們的影響力實在是很小。如果別人能夠度化我們,那我們今天就不用坐在這裡上課了。我們的生命亙古以來無窮盡,諸佛早該把我們度盡了。我們是難以調伏,很頑固。與其讓別人度化,還不如留著讓自己度化。之所以有那麼多的方法,而且每個人所講的法都不一樣,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個性、脾氣、毛病、執著都不一樣。

 

聞後思維:從法門的演變中,你能看出祖師大德度眾生的苦心嗎?

 

閱讀 603 次數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