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有兩種,法無兩般。迷悟有殊,見有遲疾;
「人有」下根、上智這「兩種,」所以有迷、悟之別。沒有學佛的人,喜歡用好人壞人來論斷。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,其實這不太好談。有的人白天是好人,晚上是壞人;有的人是壞人,但是有良心發現的一天。作為佛弟子,你要問自己,你是迷人還是悟人。
「法無兩般。」法沒有問題,任何法門都沒有問題,任何一本經典都很殊勝。「法」指的是佛教的法,是儒家的法,還是道家的法還是基督教的法呢?你怎麼講都好。你對「法」要尊重。其實,外面的落葉也是法,但是你有尊重它嗎?外面有狗屎,那狗屎是不是法呢?你們對狗屎比較輕慢,就不敢講它是法了。我這件衣服是衣服,你那件衣服是衣服,假如我這件衣服是真理,你那件衣服也必然是真理。衣服沒有問題,是穿衣服的人有問題。
法的問題,你要認清楚,是我們人在解釋那個法,而不是法來解釋我們。你要轉《法華》,不要被《法華》轉。你要轉這一本經,不要被這一本經所轉。一切法都是佛法,既然如此,當你在談「法」的時候,你要注意你這個人,因為你這個人不如法,你這個人沒有辦法像法這樣生活。能夠像法這樣生活的人,他必然是一個覺悟的人,故曰佛法,佛即是覺。如果你真的明白這種概念,你就很容易止息,很容易平常心,很容易尊重每個人的思想、言論。比如,有一個人雖然不懂佛法,但是他所講的跟他所做的是一致,你也會肯定這樣的人。同理,你當反觀你自己,你每天在做早晚課,在讀誦這些佛法,「法」是不需要你念出來的。關鍵只在於,透過這樣的「法」,你能夠洗滌你自己。每天早上從睡夢中起來,你必然要去刷牙、洗臉,你晚上也必然要盥洗,那叫洗滌。「法」亦復如是,你拿「法」是要來洗的,而不是拿來念的。這就是「法」真正的用意。
「迷」人叫做下根,「悟」者叫做上智,他們之所以「有殊」別「,」是因為他們迷悟不同,他們的見解、看法不一樣,所以產生了快跟慢、近跟遠的差別。平常心可以破除這個問題。平常心即:好也一天,不好也一天;我愛的人,我願意幫助他,不愛我的人,我也願意幫助他。這就是悟之人的境界。
迷人和悟人「見」性「有遲疾」之分「;」此所謂「迷聞經累劫,悟則剎那間。」你可以覺得完成一件事很難。比如,你認為開悟真的很難,要往生極樂世界真的很難,要改變自己也真的很難。其實,重點不是極樂世界或開悟,重點在於你要先改變你自己。改變自己就是開悟,就是極樂世界。如果你不改變你自己,你就不要癡人說夢話。
聞後思維:你能處處依照法來生活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