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勸善知識!先除十惡,即行十萬;後除八邪,乃過八千。念念見性,常行平直,
如「今」我奉「勸善知識!」你們要「先除十惡,」這「即」是「行十萬;」之「後」再「除八邪,乃」是「過八千。」若能如此,就真的是萬修萬人去。
所有學佛的人都應該老實面對自己。能夠除惡行善,你就能夠證悟到阿羅漢。無論你現在修什麼法門,你要做到「除十惡」就要「行十善」。業是一種行為造作,剛開始不是從八正道下手,而是要先行十善下手。十善業和八正道的區別在於,十善業是人天的福報,而八正道的意思就是,如果你能夠做到這八項,你就可以邁向解脫之道。但是,行八正道,你只是自我解脫,並不是行菩薩道。如果你行不了八正道,你可以先做容易的,比如,替別人著想的心量可以先達到,但是要達到菩薩的程度,則要按照次第修行,就像《地藏十輪經》中有一個譬喻所講的:一個人連池塘裏面的河水都沒有喝完,怎麼有辦法喝大海呢?這就是基礎。
一般人在修行,好像十善業歸十善業、八正道歸八正道,其實這兩個要結合,不可以分開。我們現在從八正道來談十善業,第一個是正見,這是學佛一開始的第一個門坎就是正見,你不可以跳過這個門坎。佛法講究「聞思修」,你不要急於修行,如果正見沒有建立,你的修行是騙人的。觀念不正確,你根本修不來,而且你會越修越有問題,越修越奇怪。若是如此,我建議你乾脆去上班,好好上班,做個好國民,不要來道場搗蛋。
如果你能夠聽到一個正見,你只要真正懂得它,它就會輸入你的八識田中,生生世世,這個正見就會跟著你,它不會消失,只要有因緣,這個種子就會現行。正見就是通過「聞」而來的。如果你沒有正見,你說你信佛其實是騙人的。如果你真的信佛的話,你早就能夠諸惡莫作、眾善奉行了。然而,你雖然在誦《地藏王菩薩本願經》,因果你還是照犯。你雖然壞事多少做點,但是經還是照誦。有些人學佛是無可奈何,我看他苦就苦在這裡,明知道不對還是要做。他為什麼要做?因為有習氣。為什麼會有習氣呢?他認為自己業障深重。為什麼業障深重?因為他說他是凡夫。為什麼是凡夫?因為大家都是這種狀態,那就共同入火坑,就不用學了!你這種思維模式是有問題的。你思考的目的,是要為自己找出一條出路,而不是為自己找出一條絕路。要為生命找出口,不要為生命找藉口,從這個角度,你才願意去突破。
你若能夠「念念見性,」即是念念不執著,知道與空相應就是念念不執著,你若能如此,即是開悟之人。所以,自己有沒有悟不要問別人,你檢測一下就知道了,執著就是不悟,真的可以不執著,那見性與否你自己知道。
你當「常行平直,」平直與正直不同,正直是很抽象的概念,即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,別人不對你就直接指出來。而行直的意思是一個人不執著,所以他才能心平靜。平直是《壇經》很重要的概念,「平」是心中平,「直」是行直,合起來即是心平行直。
聞後思惟:你真的相信佛所說的法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