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正道之正見、正思維
一、正見
透過「聞思修」的「聞」,你才能具備正見。聞是一種智慧,故曰聞慧。
首先你要多讀佛說的經典。不管大乘小乘,在我心目中並沒有大跟小,大還是從小來,所以你要老實。在讀經典時,你要時時歸於自性,講得更具體一些,就是你要清清楚楚看到你的心。比如,你看《金剛經》時,有沒有看到你內心所有的執著?你怎麼降伏你的心?看《地藏經》時,你要看到你「往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痴。」如果你讀任何一本經典都能回歸你的內在,我就會鼓勵你看下去。
你的條件足夠,解門可以廣,但行門要深,此所謂解廣行深。但一般人是解少,然後希望行深。你不要找藉口,說你沒有時間讀經典。你有時間跟人家吵架、打電話、抱怨、講是非,或一個人胡思亂想,或連續劇一部一部看……其實每個人都很有時間,所以大部分時間都在起煩惱。你應該把起煩惱的時間撥一點出來讀經典。讀經典有兩種方式:一是讀原文,一是讀註解。你自己選擇用什麼模式去學習,就好好去學習,但最好有一本佛學字典。
第二,你應該常聞佛法,如果真的忙到沒有時間,請打開電視或網絡,那麼多法師任君選擇。
第三,你要接近善知識,善知識不一定是出家人,雖然有的人修行不見得比你好,有的在家人佛學知識很強,卻不見得會修行。你只要請教對方比你強的那個部分。
以上的三項是不衝突、不相抵觸的,你能同時做到,才能夠正見。在戒律當中有一條,就是在你能力範圍可以到得了的地方,有善知識在講經典,你沒有去聽就是犯戒。很多剛學佛的人,尤其是知識分子,自己在家讀經典,而信徒則喜歡跑道場、參加法會,這樣都不圓滿。你只有真正具備了正見,才算是一個正信的佛弟子,正信是很困難的。
二、正思維
有的人願意看佛經、聽聞佛法,也願意去請教別人,但很可惜的就是不願思考。這樣的人,就是嚼別人的甘蔗渣,就是鸚鵡學人家說話。你看的的書不是你的,你聽人家講的不是你的體悟,你問別人的也是別人的東西,你自己什麼體悟都沒有。所以,你要思維,就像你讀《壇經》,六祖叫你「不取不捨」,你憑什麼做得到?叫你「不要執著」,你憑什麼不執著?叫你「觀自性」,你要如何觀?只要一思考起來,你就會發現你完全不知道。這時候,你就當正思維。有些人學佛前會胡思亂想,學完佛卻不敢想,因為他以為想就是意識、就是腦袋,所以乾脆不想,就呆呆的。
你是可以想的,但是要深入法義,一直思維到找到答案為止。你不要東跳西跳,那叫胡思亂想。不要把正思維跟胡思亂想混為一談。你要按照個人的體悟去研讀經典,懂了就讓它過去,不懂則慢慢思維法義。散步、靜坐的時候都可以思維,上班的時候要上班工作,除非你的工作是可以思維的。
學佛一剛開始就是要學智慧。八正道是把智能擺在前面,而六波羅蜜把智慧擺在後面,是因為菩薩已經有了這個基礎,所以後面的那個慧的層次更高,就是要達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。前面的慧是一個關,把這個關口打開,從那邊進來。按照身口意分,這兩個屬於「意」,修行的重點就是要談身口意。你真正思維了,你才能夠了解,這就是我們所講的解門,「解」即是:「我已經懂了。」
聞後思惟:你願意用功思維法義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