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四, 12 十一月 2020 20:55

暢談六祖壇經(328)各有正業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  

 

 

 

   八正道之四、正業

  「正業」即正當的行為。只要是不正當的行為,就會傷害到自己和別人,這叫愚癡,此所謂「禍福無門,唯人自招。」有智慧的人的行為必然正當。

  佛只跟你講最嚴重的行為跟你講,叫做殺盜淫,但是不正當的行為豈止這三項!隨便吐痰、亂丟紙屑、上課打瞌睡,或者晚上不睡覺,唱歌唱很大聲,或者穿著不適當,這些都是不正當的行為。如果一條條講,根本就講不完。

  叫你不殺生,就是要你生慈悲心。不殺生只是消極的說法,積極來講叫保護生命。一切眾生的生命你都應該保護,你如果真的不忍心去傷害別人,時間久了,不忍心就成了悲心。

  你常常氣人家,這既傷害自己,也傷害別人。有時候,你不是在生氣,你不會跟人吵架,你只是抱怨,這感覺上力道沒有那麼強,但是你抱怨一輩子,也是一種慢性折磨。所以,你生氣要掛急診,抱怨是慢性病,你就要看中醫。

  一般人認為「不偷盜」很簡單。你不會離譜到下課後去偷汽車,所以你覺得你不會偷盜。其實,偷盜的潛意識就是佔人家便宜,這包括了自私和計較。更積極的行為是布施。我們當從不佔有到願意付出、願意幫助別人,這樣更有意義。

  「不邪淫」。我們每個人都是因為種了邪淫的因,所以才會生在欲界。你的行為雖然不邪淫,但你的潛意識亦是邪淫的。修行如果不從根本下手,是很困難的,所以古人才說「食色性也」。你要潔身自愛,但修行不可以壓抑,因為一壓抑,你會很痛苦。你要去思維這個問題,即:「一般人為什麼會如此?」因為一般人只看到眼前的享樂,不知道快樂之後會帶來很多的痛苦,無論是夫妻還是情侶都一樣。你不要問我要不要或斷不斷,你到什麼程度,你自然就會那樣做,這和吃素一樣,由你自己決定。我很少跟學生談吃素的概念,但學一段時間之後,他們自然就會吃素。你學到一定的程度,自然會有某些體悟,達到什麼境界,那是很自然的。

  如果你想快一點達到那個境界,則要去思維:「它真的是快樂的嗎?」世間人所追求的樂事實上是痛苦,但他不能夠明白。你要思維到看出這件事的真相:「它其實是在危害我,讓我的內在更加痛苦。」物質的享樂不如精神的享樂,但是精神的享樂層次還不高,它還是五蘊。超越精神的享樂,是離開物質跟精神的狀態。佛教所講的清淨不是一種精神,佛性是照見五蘊皆空。在你還沒達到那個境界時,你首先要確認到它是傷害你的。譬如你在爬山,有一條毒蛇掉下來,你馬上就會退後。你能訓練到這個程度,就代表你的觀念已經很清楚了。我們現在並非如此,我們看不清楚,所以要去追求,就像我們要去追求一條毒蛇,直到看到它是毒蛇。這是初步,你要從初步開始學,因為在你沒有能力觀空之時,你要先看到它的危害。當你有那個境界之後,則「正邪俱不用,清淨自無餘。」

  當你觀察一件事到底會帶給你什麼,一直觀下去,你的智慧就會漸漸生起,之後你就知道你該怎麼做。比如,你的孩子很喜歡打遊戲機和熬夜。他什麼時候才會不熬夜?才會適度的打遊戲機呢?他若是自己沒有去明白,或去觀察這個道理,他是不容易覺醒的。佛法的智慧就是要讓你自己去覺醒,但是不可以勉強、壓抑,也不可以禁止,這樣才會快樂愉悅。

 

聞後思惟:你願意觀察你所貪愛的事情對於你的危害嗎?

閱讀 559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六, 26 六月 2021 16:33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