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如彈指,便睹彌陀。使君!但行十善,何須更願往生?
能念念見性,常行平直,就是開悟之人,「到如彈指,」他當下就是極樂,當下「便」能目「睹」自性的「彌陀。」這就是自心淨土。你不要學人家亂說:「心淨即佛土淨,又何必往生極樂世界呢?」理論是對的,但你沒有這個功夫,你不是那樣的人,你講這話就很好笑。佛法無須爭辯,你是什麼人自己知道,如果連自己都在騙自己,那就談不上學佛法了。心淨即佛土淨?那我把你丟在冰天雪地,看你怎麼生活?但不管冰天雪地或岩漿中,就是有其他生物,而我們幾乎只能夠在我們的緯度生活。比如,生活在亞熱帶的人,到了比較寒冷的地方,譬如東北長白山上,馬上就覺得身心不舒服,無法適應。所以,你不可以騙自己。你說得口沫橫飛,把境界說得那麼高,其實卻做不到,你不覺得這樣很可憐嗎?
當別人在跟你高談闊論,他談的理論也許對,但你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程度,你要願意學習才能真正受益。比如你心不淨,但你願意念佛,總比心不淨又不願念佛的人好。但是,你不要只念佛,不求突破,念佛跟開悟沒有抵觸,你還是要邁向開悟!
後人以永明延壽禪師的生日為阿彌陀佛的聖誕,因為大家公認他是阿彌陀佛化身而來的。永明禪師曰:「無禪有淨土,萬修萬人去,但得見彌陀,何愁不開悟。有禪有淨土,猶如戴角虎,現世為人師,來生作佛祖。」很多人都誤會他在宣揚淨土、貶低禪,其實永明禪師要教你禪你不懂,所以他就教你淨。永明禪師把禪、淨合起來講,「有禪」指開悟之人,禪師即是開悟的人,我們一般只可以稱師父為法師,古人在世時是不會自稱禪師的,那是他們往生後皇帝追封的。「有淨土」,開悟的人也念佛,也想往生極樂世界。「猶如戴角虎」,所有的動物當中,老虎可謂相當兇猛,三界就如牢籠,老虎有能力跳脫牢籠,虎代表開悟的人,猶如老虎有角,則比一般的老虎更厲害,角即是淨土的意思,就是他不但開悟,又能念佛往生極樂,層次就更高。「現世為人師,」他依別人的根器來決定教禪、教淨。這樣的人,往生極樂則「來生作佛祖」,因為他必然成佛。由此可見,禪跟淨是不相妨礙的。
「使君!」你將十惡改過之後,「但行十善,」行八正道,你就不求自得了,「何須更願往生?」心不正,你求也求不來。比如,你只要遇到人,就跟對方懇求:「我求你給我快樂。」你聽這話好像很唐突、奇怪,你也知道求不到。但你反觀自己,你事實上卻總是往別人的身上求快樂,因為你感覺別人讓你不快樂,你希望他們讓你快樂一點。你求你的孩子乖一點、求另一半對你好一點,求你的主管給你加薪,求師父給你摩頂……別人來問你,你會覺得荒謬,但自己就是這樣荒謬過一輩子。同理,你求阿彌陀佛帶你往生極樂世界。阿彌陀佛會這樣講:「往生極樂世界,是你自己要努力。」他一定大慈大悲、公正無私:「你求我讓你往生極樂世界,你自己不做,那你怎麼來?」分明跟你講「求不得苦」,你還要求,因為這不講私人關係,只要符合其因緣果報,你自然就能去,否則你怎麼哀求也沒有用。有同學問過我:「為什麼天地無情?」天地無情才是有情,人有情才是無情。天地無情是它公平對待萬物,所以它才是真有情;人有情是有私情,我們對別人不公平,所以我們才是真正的無情。
聞後思惟:你願意從你修行的法門中尋求突破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