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不是只有此生,每個人的根器不一樣,也都有自己的因緣。有的人比較有智慧,卻沒有定力;有的人有定力,卻沒有智慧。你若不透過修行,而只研究定慧,那就會變成理論。如果你已進入修行狀態,你是可以感覺得出來的。也就是說,你漸漸不會犯錯了,那就是戒;你遇到事情比較有定力了,那是定;你對事情能清楚明白了,那叫慧。你可以透過此方式來檢測自己。如果你的戒定慧越來越進步,就代表你的煩惱越少,你的快樂指數越高。你修行修對與否,你當依法不依人,從法中檢測你自己,不見得要去請教別人。當然,有好的善知識,要去請教也可以。自己是什麼樣的人,有什麼心態和情緒,我相信你一定知道。
以六祖的方式來講,定就是於日常生活中,你遇到任何事情,在處理時,你的心都能冷靜下來。而面對這些事情時,你知道如何處理即為慧。這聽起來似乎很簡單,但你一遇到事情就抓狂了,到處問人家應該如何處理。所以,你一輩子都活在懊惱、後悔、悔恨中。比如,你去逛街回來,會懊惱沒有買到東西。逛街是一件很好玩的事,你回來卻懊惱尺寸不一樣、質量不好或買太貴諸如此類。很多人開車只要互相擦撞就不知道如何處理。如果你被毒蛇咬到,豈不是更慌?你家淹水,你就驚惶失措,那你家火災怎麼辦?小事,你都無法靜下來,那大事你就更束手無措。你觀察一下,越成功、越有成就的人,就越臨危不亂,這就是「定」,即「泰山崩於前,面不改色。」我們則是土石流崩於前就慌亂了。
你是否有修行,就看你平常遇到事情是什麼狀態。你不要學佛學到最後變成佛呆子,一撞車,就只會念阿彌陀佛或盤腿打坐。你應該明白真實意,要透過形式,變成一種智慧的展現,靈活地用出來。禪就是要用出來,故曰生活禪。這聽起來簡單,但用起來則不容易。不過,有的人沒有學佛,一旦聽到這種話,卻感到很受用。就像我有個學生的先生,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大陸管理工廠,偶爾才回台灣。有一次,他回來,我的學生帶他來和我聊天。他很直接地跟我說:「師父,我沒有那麼多時間聽你講那麼多,也沒有時間讀那麼多經。」我說:「我跟你講六個字就好了:認真做,不執著。」他說:「感謝!」這六個字,他的太太聽了我十幾年的課,不知道如何用。他沒有學佛,一聽就聽懂了,覺得很好用。我跟他說:「這幾個字你懂,《金剛經》你就看懂了。」
你叫別人不執著,有的就聽不進去:「做事就是要執著,要不怎麼認真?」你叫他認真做,他又說:「師父,我做起來像牛,我每天做十八個鐘頭,除了睡覺之後就是工作。但是我很辛苦。」他為什麼辛苦呢?就是因為執著。學佛法要懂得真正的活用,而不要佛學字典講什麼,你就寫什麼。六祖表面上跟佛學字典不一樣,其實內涵是一樣的。你要懂得時時應用,從深入到理解,因為你每天都在生活,你理解得越清楚,你就越會用。否則,你學佛很久還是不會,你還是很死板,你只懂得一些權巧方便的東西,其中真正的內涵你並沒有領悟到,所以你不能受用。
聞後思惟:你能用佛法處理生活大大小小的事情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