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一, 07 十二月 2020 15:07

暢談六祖壇經(385)分清好壞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大珠和尚於《頓悟入道要門》中說:「對一切善惡,悉能分別是慧。」你以為讀過書的人都能夠分出好與壞,其實不見得。很多人都會講一些聽起來似是而非的話,比如:「你幫他就是害他。」這代表你善惡分不清。「我應該怎麼做才叫幫他呢?」你就是沒有智慧。如果有人向你訴苦:「你知道我多愛我先生嗎?但他卻這麼對待我!」你應該問她:「你是怎麼對待你先生的呢?」同理,父母們說:「我是多麼愛我的孩子。」我也會問父母們:「你們都是怎麼愛護孩子的呢?」事實上,這其中有很多的問題。如果你能講出來,我一聽就知道,你的愛原則上是佔有、控制、嫉妒,其實你是愛你自己。這種愛是一種壓力,是一種痛苦。不然,為什麼很多人都要逃走?你愛他,他卻要離開你,因為他受不了你。人類只要遇到壓力就會逃避。所以,你應該這麼講:「我每天都在壓他,他不想讓我壓,所以他逃走了。」你不這樣形容,只是一天到晚在哭哭啼啼。有一份報導說,帥哥不一定想找臉蛋漂亮或身材好的女性,而是更喜歡氣質好的女性。分析得更透徹一點。何謂氣質?氣質很抽象。講得具體點,每一個人都喜歡跟善解人意的人在一起。如果一個人氣質很好,卻不了解你,你就會覺得和他不適合。

  我們分不清楚好壞,所以沒有智慧。比如,你要別人讀書讀到博士,表面上是件好事,但他不是那種材料,你叫他讀書不能說你錯,那不適合他就叫錯。你讀《壇經》,便想拉你的左右鄰居一起讀,這不見得是對的。你好好幫助別人,才比較實際。對方是怎麼樣的因素、條件、背景,你便應該用適合他的方法、智慧、心態對待他。這分析起來挺複雜的:第一,你要完全了解他;第二,你完全了解你自己。這樣,你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幫助他,及應該用什麼方式幫助他。就像一個人生病了,你了解他得到什麼病,你雖然不是醫生,也可以幫助他。你送他去看病,給他找醫生就好了。

  你對人好,也需要智慧。比如,你說:「師父,我很尊敬你。」你講話對,但你具體的行為卻不對。「我是愛你們的。」這句話是對的,但是用什麼方式愛,你只要描述出來,就可能產生錯誤。比如,你說你很尊敬我,所以就管我的三餐,這樣是不對的。你對一個人好,也會害死那個人。同理,我對你好,也會害你,讓所有同學嫉妒、排斥、攻擊你。其實我上課很多情,但我下課不見得會很熱情。你們卻無情又多情。你太有心了,反而太多心了。

  菩薩善用其心,有時候故意展現煩惱給大家看,有時候示現智慧給大家看。維摩詰居士示現他生病,釋迦牟尼佛示現涅槃。談到有情與無情,天地最無情,它貌似無情,你包紅包給它沒有用,你每天拜它也沒有用。你說:「老天啊,我要收成了,你不要起颱風。」它照樣起颱風。但它卻是有情的,它對每個人都一樣。以《壇經》來說,五祖對六祖看似無情,但實卻有情。凡夫對人剛好是相反,看似有情,卻是無情,口口聲聲說「我很愛你,我很疼你」,結果卻是「我很氣你,我真恨你」,所以才叫做顛倒眾生。

 

聞後思惟:你能夠有智慧的對別人好嗎?

 

閱讀 526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五, 02 七月 2021 21:30
Our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DMC Firewall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