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念頭不斷地轉,它本來就是無形的,即科學所講的能量。結果,我們的心就像一個能量,轉換成物質,即你所看到的一切的人事時地物,這個世界的狀態。你以為那個與你無關,因為你沒有悟道。那個就是你,你就是那個,那個就是心,就是心創造的。但是,你一直迷失在你創造的東西。你創造了他,但是你既愛他、又恨他。比如,你是單身,你去找一個女朋友,你就可以感覺到你既愛她又恨她。你愛她,就不要恨她,就好好愛她;既然你那麼恨她,就放手讓她去。但是,你卻棄之可惜,食之無味。你愛她還是恨她?你自己搞不清楚,這就是愚癡。你創造一個東西之後,對它產生貪嗔癡。你只要明白此理,貪嗔癡就止息了,就是頓悟。你若不明白此理,你創造了它,一直希望對它不要產生貪嗔癡,這叫漸修,就得慢慢地修。你不明白真相才會如此,你當明理,而非永遠不願意面對,只是一味地想如何去處理。你要處理它,它有的時候,你有煩惱,處理完了,表面上煩惱消失,但又會產生下一個問題來。這就是眾生,就是世間,就是人生的無奈。
有的人會比較樂觀地講:「一切隨緣。」但他並不明白道理,他並不通達事理。一切是心所創造的,你只要明白心是什麼狀態,你一切的問題就當場消失。這叫心開悟解。如果你不明白這個概念,卻針對事情去處理,不管是家庭、事業、感情的事,你永遠處理不了。眾生這樣活,真讓人佩服,太有能耐了。寧可自我折磨受盡辛苦,也不願為生命找出一個出口。生命的出口就在這裡,離開這裡,你就無解。煩惱永遠會困擾著你,生生世世,直到你明白道理為止。
「定慧」為一體,不是分開的。比如,你念佛,一句一句念,或念珠一串一串數。假如你能持之以恆去做,就是一種「定」的表現。但是你在念每一句佛號之時,由心自口入耳,你都清清楚楚,這就是慧。此即念佛止觀。你若只是一句一句念,但卻不清不楚,這樣念佛則不會有智慧。就像我們遇到事情,不能只說遇到事情無礙,但卻不處理事情。遇到事情臨危不亂就是定,知道如何處理即是慧,是不可分開的。
戒定慧和身口意皆是不可分開。若一個人好好持戒,其中必有定慧。而文字則是有陷阱的,你會先看到戒,其次看到定,最後再看到慧,講話亦是如此。比如,你問我:「師父,什麼是空?」我會回答:「就是色。」你問我:「師父,什麼是色?」我就會回答你:「就是空。」《心經》曰: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」你研讀佛法不容易了解,是因為:第一,你總是覺得它們有先後順序。這就是你的盲點。第二,你總是覺得它們有內外。第三,它們是相對的。這些概念讓你對真理都不能夠了解。假如沒有色的展現,空又有何義呢?色也是如此,沒有空怎麼會有色?大家學佛不要這麼複雜,好像講「有」的人就專門講「有」,講「空」的人就專門講「空」。學佛,首先要明白一切都是整體。
聞後思惟:你能從戒定慧同時用功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