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二, 22 十二月 2020 15:10

暢談六祖壇經(415)莫諍先後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若諍先後,即同迷人,不斷勝負,卻增我法,不離四相。

  你「若諍」定和慧誰「先」誰「後,即同迷人」、凡夫「,」因為你的貪嗔癡和內心的煩惱都會起來。你會說:「經典都是這麼說的。」每一本經典都是佛說的,但有的不太一樣,難道佛自相矛盾嗎?非也,因為佛針對不同的人講不同的法。比如,你今天跟三個朋友聊天,你們聊天的內容記錄下來就是一本佛法;改天,你又跟另外三個朋友聊天,聊天的內容記錄下來又是另一本佛法。你們聊天的對像不一樣,談的內容就不一樣,佛經的來由就是如此。

  你看佛經文字,卻只知道文字的表面,它寫先,你就說先,它寫後,你就說後,你看不出它真正的內涵。就像《壇經》中的第一則公案,六祖跟無盡藏比丘尼開示:「諸佛妙理非關文字。」如果你認同這句話,你也說:「諸佛妙理非關文字,那看文字做什麼?」你這樣講一定不對。我怕你誤會,我幫六祖補一句話:「諸佛妙理非關文字,亦不離文字。」有時候講得很直接,但並不代表就只是這樣子、後面就沒了。就是怕你誤會,所以才繞回來提醒你。如果你的思維不是很圓滿,你就會不知不覺落一邊,從而掉入另外一個陷阱。

  你要看到你的潛意識,好像都想勝過別人,無論是談理還是談事,都想要說服對方,證明自己對、別人錯,這叫「勝負」 。你的勝負之心、跟別人比高低的心沒有斷,這也是貢高我慢之心。我常跟人講:「下棋不要每盤都下贏,這樣沒有人願意跟你下。」贏一盤輸一盤最好玩,明天再來戰。如果你確定你要下贏他,他才聽你的法,你就下贏他。如果你「不斷勝負」的心「,卻」會「增」加主觀的「我」執和客觀的「法」執「,」我執即認為有一個「我」,法執即我認為是那個樣子,所以我抓著那個法不放。每個人都執著他學的法,認為他的法是最殊勝的,是第一的,是最好的,所以每個人都有門戶之見。故他們「不」能夠「離」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這「四相,」也不能離人我對待的關係,這就是迷人「。」

  有一次,有個學生介紹他的朋友來。他的朋友問他:「你們師父都怎麼教你們?」他說:「就教我們諸惡莫作、眾善奉行。」他的朋友說:「怪啊!就這樣而已啊?你們師父沒有教你們心法嗎?」他來跟我說,我說:「是啊,就這樣而已。」我沒有辦法跟你談。如果你能聽懂,我們才可以談,不然這個樣子就好了。如果每個人都能這個樣子,這裡就是極樂世界了,不管你開不開悟,能這樣就已經很好了。你不要講:「就這樣而已嗎?」你根本做不到,你還想聽什麼?只是自誤誤人而已。

 

聞後思惟:你的潛意識是否總想證明自己的對的呢?

 

閱讀 543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五, 02 七月 2021 21:41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