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明
週二, 22 十二月 2020 15:24

暢談六祖壇經(416)道在當下

作者  禪儒達觀 整理者:心燈 讀誦者:心音

 

  人們常常把期待寄望在下一秒鐘,所以常常把最珍貴的當下遺失了。這是人性。同理,如果你今天聽課聽得很有感觸,你一定還會起一個概念:「我回家後要按照師父的方式好好修。」乍一聽這是對的,其實不太對。你聽懂,當下就懂了,當下就修了,但你卻以為要回去才好好修。你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,到書局買一本書,就急於把它看完,好再看第二本。那你要看到什麼時候?你到底在期待什麼?你也不知道。

  什麼最美好?當下最美好;什麼最真實?當下最真實。離開當下都是虛妄,你不要騙自己。尤其你聽《壇經》,如果你不懂得這種概念,你會「迷聞經累劫」,因為你永遠不明白什麼叫當下。你要有勇氣讓自己當下就懂。我這麼說一點不過份,像我越看《壇經》,就越百分之百肯定六祖講的每一句話。你也覺得《壇經》很不錯,但你的內在卻是否定自己的。你認為你做不到,也不可能有六祖那樣的根器,你說:「六祖不知道修多久了,我都沒有修。」其實你並不知道你的過去。

 

  我並不是在鼓勵你,而是告訴你真相。比如,外面那條路叫文寧路,它是一條道路。你們想悟道的道和道路的道是一樣的。假如文寧路全長二十公里,你走的哪一步不是文寧路呢?第一步是道路,走下去,步步都在道上。你以為要把文寧路從頭走到尾才叫道嗎?

  我畫大海,假如這是海浪,第一波是海浪,第二波是海浪,第三波也是海浪,哪一波不是海水呢?你今天這一節課聽不懂,你要等到哪一節課?這一節課就是波浪,波浪當下就是海水。你懷疑你自己,一直說你業障深重,就是因為你不懂真理。第一波、第二波、第三波海浪就像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。佛曰: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」只要明白「不可得」,《心經》你就徹底懂了,「無智亦無得」,你就是觀自在菩薩了。這三波,你只要明白波波是海浪,波波無心,三心皆不可得。

  但你的腦袋卻有「一、二、三」。假如你吃蘋果要三口吃完,你要把握住哪一口呢?上《壇經》的課,還有那麼多內容沒有上完,你要把握哪一節課?你為什麼不說把握當下這一節課?因為你又在期待下一堂課。你吃三口蘋果,每一口都是蘋果,你為什麼在期待第三口呢?第一口咬下去就是蘋果了,你為什麼在等待下一口?每一波都是海水,你為什麼在等待下一波?這就是腦袋,你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。急於把一本書看完,急於把一件事情做完。事做不完,書看不完,想也想不完,煩惱也煩惱不完,解決也解決不完。

  我說的不是鼓勵的話,而是真相。你看《壇經》要百分之百肯定你有可能當下見道,而不是聽完再回去修。當下聽,當下就是修了。六祖很清楚地在《壇經》中說,他聽五祖講《金剛經》,當下就「頓見」自性。難道你不可以嗎?如果你要等聽完我的課,抄一抄筆記,重複聽一下錄音,想一想,決定這樣修了,接著才盤腿打坐,慢慢來,我也沒辦法,也不會說你錯,因為這叫聞、思、修、證。我把很多事情跟你講白,你要這樣修可以,但是如果你認為你不能當下頓悟,所以才不得已而求其次,這代表你正見沒有具足。邪見即產生念頭障礙自己,你障礙自己,說你沒有辦法。

 

聞後思惟:你能夠把握當下的這一刻嗎?

 

閱讀 582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五, 02 七月 2021 21:41
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