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學了「中道」或「不二」等名詞,你的內在不想靠邊站,但是你又做不到,所以便感到痛苦。然而,你並沒有真懂這個概念,你的修行只是對治,而非究竟。你不要創造一個對立,接著又去化解它;你不要創造一個分別,又想辦法要統合;你不要創造你、我之後,再告訴自己: “我們都是一家人。 ”
道不是修來的,而是要悟的,因為它本來就是如此。六祖曰:「但於自心常起正見,煩惱塵勞常不能染,即是見性。」所以,請你一直回歸,將你錯誤的概念變成正確的概念。你可能會問:「師父,有這麼簡單嗎?」只要保持正見,你就見性了。
但是,你清楚什麼是正見嗎?你不可以說: “我有正見,但是我常起煩惱。 ”這是講不通的。心有正見,煩惱何能生起?就像電燈一打開,黑暗怎麼存在?電燈關掉,黑暗才存在。電燈打開時就叫正見,煩惱塵勞污染不得,它根本不存在。只有開燈,你們才看得到。你不見性,就是你沒有開燈,你當然什麼都看不到。
你心中如果能時時刻刻有這麼清楚的正見,你的分別對立就生不起來,迷悟對你來講就不存在,因為這都是假名,創造假名只是為了幫助人類。但是,有時候名詞的創造會越幫越忙,讓人類廝殺得更厲害。聽越多名相,你的疑心、執心越重。你創造了對立,也創造了時間差、空間差,所以你才會掉入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的時間差,才會掉入娑婆世界和極樂世界、天堂和地獄的空間差,你才會掉入好人和壞人、君子和小人、尊卑、貴賤的萬物差。時間、空間和萬物你都看錯了,那只是一種錯覺。前浪、後浪、海浪並不是真實的,只是權巧的說明罷了。
其實,何為前浪,你也說不出來。你說: “前浪就是前面那一波浪。”那再前面的浪叫前前浪嗎?這樣講是有問題的。比如,你的上半生、中生和下半生,這樣講,並不代表就是三生。前浪、中浪、後浪,一體就是浪,就是海水。你不懂,就產生對立,因為你沒有正見,又偏偏想要修行。人家教你一個方法,你就拿起來用,但是效果很差,因為你不明白,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。比如念佛,有人問我:「到底念阿彌陀佛比較好,還是釋迦牟尼佛比較好?」念佛是念念覺悟,這樣百分之百可以去極樂世界,因為當下就是極樂了。你不要問: “師父,真的有極樂世界嗎?佛真的會來接引嗎? ”這樣問就是不懂。既然大家可以認同宇宙有多大,心就有多大,極樂世界怎麼會離開你的心嗎呢?是你的心去了。去哪裡?還是你的心。有沒有地獄?有!是你的心墮入你心中的地獄。
你會繼續問: “天堂地獄不是人類所創造的虛妄的概念和世界嗎? ”不僅僅天堂地獄,你一切的概念,都是你創造的虛妄世界。如果你說: “那只是一個宗教人士創造的把戲。 ”我會回答說: “對,難道只有這個概念是創造的把戲嗎?人類所有的概念都是創造的把戲。你幹嗎一定要針對宗教來講這個概念?”當有人來批評什麼,你應該說: “對!”接著就講得徹底一點,講到最後,對方啞口無言。
聞後思惟:什麼是正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