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創造了一個虛妄的世界,然後這個世界裡產生了憂悲苦惱,希望自己扮演什麼角色,過什麼樣的日子。但是,你不明白這是一個虛妄的世界,是一場夢。在虛妄的世界,無論你怎麼創造,它永遠都不可能完美。生命是完整的,並非完美的。你常常勸別人不要太完美主義,但是你的內在卻總是追求完美。你所謂的完美,就是一切都順你的意,這樣的定義很折磨自己。世間人就是掉入這個陷阱,只要稍微一不合意,就會排斥、痛苦、敵對,這就是錯誤的知見。正見不是修的,而是迷悟的問題。
你的內在之所以會排斥另一方,就是你認為那一方不完美,這一方才完美。但是你不明白完整。何為完整?比如,這盆花在這裡,它就是完整的。但是,如果你挑剔它,它就不完美了。其實,你再怎麼挑剔,它就是一盆花,是完整的。有個同學問我: “師父,你覺得哪個影星最漂亮? ”我首先要知道對你而言,漂亮的定義是什麼,我才能回答你的問題。其實漂亮就是你的認知,這是偏見、邪見,而非真理。同理,你想過什麼人生,你自己也回答不出來。因為什麼樣的人生才是你心目中的人生,你也說不出來。所謂自在的人生,不是事事合你意的人生,不是人人都對你好的人生,而是一定有憂悲苦惱、有紛紛糾糾的人生。所謂自在,就是淡有淡的滋味,鹹有鹹的滋味,甜有甜的滋味,酸有酸的滋味,一切都是滋味。但對於一般人而言,自在的人生就是要一切好的都歸於他。
請你過一個完整的人生,這才是開悟之人的生活。所謂完整的人生,就是春有百花開,秋睹落葉黃,這是隨緣自在的人生。你之所以能打破分別,就是因為你已經明白這些分別是你創造的,一切都叫整體。樹上如果有一隻鳥,樹下就有一堆大便。你不能只希望畫畫的人只在樹上畫一隻鳥,卻不要畫鳥糞。過年到了,你想看到滿街都是花開,也要看到滿街都是花落,這才是完整。你明白了這個道理,就能夠「於一切法勿有執著」。
六祖所講的「不取不捨」,是一個完整的人生,連這個完整的人生都不執著,就是「不染著」 ——「即是見性成佛道」。「不取」,貪心就消失;「不捨」,嗔心就消失;「不染」,痴心就消失——這樣,就能夠「化三毒為戒定慧」。
表面上我講幾個概念,其實就是一個概念。我東講西講,就是講一個核心,要讓你明白這一個道理:其實你什麼都有,你也什麼都沒有。這個問題,你自己回去思考。
如果你活八十歲,哪一天不屬於你自己呢?假設只有生,沒有死,那是殘缺的。死就是含蓋滅,左邊含蓋右邊,上含蓋下,晝含蓋夜,一切都是完整的。「但莫憎愛,洞然明白」,就開悟了。
聞後思惟:你願意過一個完整的人生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