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做很多事情都無法逃離你內心世界的陷阱:你是為得到而來。但問題是,天不從人願,求不得苦。至於失去,只要失去了尊嚴,你可能會殺人。當一個人被拋棄了,為什麼寧可玉石俱焚?你想拿回什麼呢?從剛出生的小孩子,一直到進棺材的往生者,每個人一輩子都在玩這個把戲。把戲的主導者還不是你自己?你以為別人在戲弄你嗎?是你在戲弄你自己,但你卻不知道。
孫悟空逃不出如來佛的五指山,如來佛是你自己的佛性,孫悟空是你自己的妄心,真心逃不開妄心,但妄心始終找不到真心。世間有那麼難嗎?你覺得世間很複雜嗎?智者看世間,所有複雜的事情讓他看起來都是很簡單的;愚者看世間,所有簡單的事情讓他看起來是很複雜的。表面上你發生很多事情,好像每個人追求都不同,但你離不開你內心的陷阱。這是人性的共同意識,或叫集體意識,大家互相影響而變成一個人類共同的價值。
雖然有很多的名詞可以形容人生,但我告訴你一個很簡單的概念,你一輩子都逃不出得失心的魔掌。要破除得失心,就是平常心,故曰平常心是道。若真的能平常心,你就悟道了。當你掉入得的心,要察覺你掉入得的心;當你掉入失的心,要察覺你掉入失的心。所謂覺知,你要知道你現在的狀態,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。知道現在掉入自己創造的陷阱,不是別人創造的陷阱。自己創造的陷阱有兩個,一個是得的陷阱,一個是失的陷阱,看看你這個獵物現在掉入哪個陷阱。
不悟道是迷,想要悟道亦是迷。什麼都做是迷,什麼都不做也是迷。那該怎麼樣?隨緣盡本份,事實上沒有什麼得與不得。比如,你一個月工資五萬塊,你說你一個月得到五萬,這句話正不正確?你領到五萬塊,跟得到五萬塊到底是同還是異?把這個問題弄清楚,一即一切。你靜靜想一想什麼叫得,得的定義是什麼。得的定義是那五萬塊沾上你的肉還是被你的嘴巴吃掉了?還是那五萬塊讓你長高了?還是那五萬塊讓你更有面子、更有價值?還是那五萬塊讓你更胖、更有營養?問到最後,你答不出來。
如果你下個月薪水不要領,失的定義是什麼?有很多人的觀念是我們做不到的。比如陳素菊奶奶或有的拾荒老人,他一輩子拾荒,省到財產一百萬,最後捐出去。或有人當一輩子乞丐,最後把他的錢拿來蓋學校。一般人不能理解這些人,因為一般人活在得與失,他辛辛苦苦得來那些錢,怎麼有可能輕易布施出去呢?但是如果你有能力貫穿得失,那就有可能。假如我們要開一個孤兒院,我們一開始就是想到資金。只要一想到資金,我們就頭痛,決定放棄。但是,德雷莎修女要去照顧印度的窮人,她沒有帶一毛錢,教會剛開始也不支持她。她只要在路邊看到孤苦無依的人,或流浪的小孩子和孤兒,她就帶他們到一個樹下。她什麼都沒有,身上沒有一毛錢,居然能照顧那一群人。用腦袋,我們根本無法想像。
聞後思惟:什麼是得?什麼是失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