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過不斷地呼吸,你同時可以觀察到你的身體和心。呼吸是你身和心最佳的橋樑,觀察你的呼吸時,你可以感覺到你的身體和內心都在無常變化,那是很強烈的,修其它法門不容易那麼強烈。比如,你修抄經可能比較有安定感。如果修誦經,你不但有安定感,可能多少還會明白一些法義。很多修念佛法門的人是完全不去察覺這些問題的,他只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我不是說那些法門不好,我是要讓你去證明你的身心是生滅無常變化的,而不是知識。
你要從認識,即知識,一直到:「透過修行,我已經確認了。」即:「我已經看到了。」六祖所講的見即見性。你應當:「我已經見到無常了。」當你確確實實已經見到了,你的身心是很輕鬆的:「我不需要出力,不需要出任何的力量讓我的身心如何。」因為身心本來就無常。接著:「我已經甘願,我的腦袋不會生起任何概念想要控制、扭轉、改變它,所以我心甘情願隨順這個緣起的因緣。」這就是隨緣,即隨著緣起的法則過人生。而一般人所講的隨緣,只是一種待人接物、人際關係的互動。
中國佛教幾乎都是大乘的思想,所以你讀任何經典,讀下去,它都會叫你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南傳的經典叫人生出離心,又叫厭離心。這兩種心到底哪裡不一樣?你沒有經過小孩子,你不可能變成大人。請你老實面對這個問題。一般人講菩提心只是口頭禪,其實他大不了是熱心、同情心,還有一種心叫自讚誹他、貢高我慢的心。假如菩提心是一種慈悲,出離心就是一種智慧。慈悲一定建立在智慧之上。沒有智慧,你的慈和悲不成立。慈給眾生,悲拔眾生的痛苦,你有能力嗎?你出錢、出力可以,那是修福報。你要排除眾生的痛苦,你沒有能力,因為你本身就是有痛苦。你不能排除你本身的痛苦,你怎麼有辦法拔除別人的痛苦呢?
有的人將出離心解釋為出離三界的心,這樣的解釋太遙遠。以禪宗的角度,出離心就是消除貪嗔癡的心,講得具體一點,就是離開痛苦的心,這樣心就解脫了。出離就是教你離苦。你已經離苦了,因為你自己苦過,你也知道如何拔除痛苦,你就應該幫助別人拔苦,這個時候就是真正的菩提心,就是上求佛道、下化眾生,簡言之即覺悟的心,菩提即覺。
別人有時候找我,我會很清楚地跟他:「這個我可以幫助,這個我沒有能力幫助。」一般人不會這樣講,都會講:「我會盡量幫助。 」有時候苦了自己,越修越苦。但是一般人都不敢拒絕別人。有可能你幫助人,幫到最後別人還是會說你自私。你不斷幫他,你只要拒絕他一次,他就會說:「你們都一樣,都是自私,每個人看到有難都跑光。」當你幫助別人,別人說你自私,你不要生氣,因為你遇到一群瘋子。你要在第一時間判斷,可以幫助就幫助,不可以幫助就不幫,馬上跟對方講,縱使可以幫助,有可能你只能幫一次,你就要跟他講:「我只能幫你這一次,我實在無能為力。」生命是你自己創造的,所以你要自己承擔,沒有人能幫助你。不明白這個道理就是邪見。
聞後思惟:你知道如何拔除你自己的痛苦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