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要生起出離心。離苦是一個結果,我們從剛開始來講,即:「我終於決定要修行了。」何為修行?講得更明了一點:「我決定要離開痛苦了。」如果你決定離苦,你就要明白什麼是痛苦:一切都是痛苦的,因為生存本來就是一種苦,因為生命的現象、生活的現象、人生的現象都是無常。你要用你能了解的狀態老實、真實、如實地看到事實的現象。如果你不承認、不面對,你就會活得很難過,你完全會跟自己抗衡。
為什麼生存本來就是一種苦?因為你生命就是業力推動的,這一股力量沒有結束之前,你的苦是不能停止的。這股力量止息,等於苦也止息了。明白它是一種苦,所以要離苦。我們也可以講一般人聽得懂的話:「其實人活著不簡單,這個社會充滿競爭,你活著是要付出代價的,這個代價的過程是艱辛、困難的。 」假如有人自殺,活著的人就會這樣講:「死的人雖然苦,但是活著的人更苦。」當然這樣說是不對的,活著跟死都是苦,在還沒有解脫之前,無論他是生、滅,他都在生死輪迴當中。明白了,你真的生起離苦的心,我就恭喜你,你才是想要修行的人。沒有生起離苦的心時,你還要外面晃來晃去,你把佛法當成一種精神糧食、心靈的調和劑而已,這樣是不能解決你的苦的。
但是,你的心生起之後,你可以二十四小時察覺到你的貪愛存在嗎?貪嗔癡這三個,你時時刻刻察覺到你的貪存在就好。一個無明的人是很難察覺他無明存在的。但是,貪比較好察覺,你是可以察覺你的貪的存在的。怎麼修?知道你的貪起來了,它一定會消失,因為它是無常的,確認就好。確認不簡單,確認就是一種覺悟,你要喚醒你的覺悟、本覺。如果你的覺性開始生起了,那就是一種始覺,你要常常喚醒它。
所謂修無常,就是觀察無常,觀察你的貪念無常。為什麼只叫你觀察貪念無常,因為你的苦都是來自於貪,你任何的苦都跟貪有關係。不但不要貪圖外面物質的東西,請你也不要貪圖精神的東西。物質就叫物質糧食,精神就叫精神糧食。不貪物質糧食比較容易懂。精神糧食,即滿意自己內心的精神狀態。比如你希望別人關心、讚美、了解你。當然,不貪圖精神、物質糧食,你還不能解脫,因為你希望你的身體是健康的、不生病的,這是邪見,因為這是常見,那是你妄想,因為它是無常的。
縱使你不貪圖外面的東西,縱使你生活很簡樸,但你還貪圖你的身體。很多人雖然在學佛修行,但是他於身體健康方面比修行還究竟得更透徹,動不動就是講生機飲食、斷食療法、排毒或什麼功。叫你你不要執著,不是叫你不要照顧它,你不要誤會我的意思。身體該怎麼照顧,你就按照它的條件去做。我可以開出一個很大眾化、放諸四海皆準的公式:第一,吃要正常;第二,睡要正常;第三,作息要正常;第四,要運動;第五,心情要愉快。有一天,有三個人來找我,有一個人叫我以後天天吃馬鈴薯就好,另一個人叫我天天喝木草汁就好了,第三個人叫我只要曬陽光、呼吸新鮮空氣就好了,跟我講的還都是修行人。
聞後思惟:如何生出離心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