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聽法很清楚,做法、潛意識卻跟法義抵觸。你的潛意識不應有一點想改變自己生命狀態的企圖。你照顧它時,身心是無常變化的;你照顧它之後,它是無常變化;你死後它也是無常變化;你再投胎,它還是無常變化。你要變什麼花樣?你應一次看清楚,從而止息你內在很多的動機,不要跟你身體的細胞抗衡。你的潛意識就是在抗衡你的細胞。五蘊是在一起的,所以你的心念也會影響你身體的細胞。比如,你希望我順你,其實你裡面的眾生很多,它們也希望你順它們。你不順它,它們馬上就跟你抗衡。有時候你越是照顧身體,身體就會越差。你這樣不是修行,因為你貪圖你的身體、色身。色身是因緣而起,它隨著因緣滅盡就好。完完全全明白了,跟著法義,順著法流在流就好,那就是一種自在的人生。
你深層的內在總是希望讓你的生命再活更久一點。比如,有一個病人病情很嚴重,他有一個家人在國外,親人就趕緊打電話給國外的親友,叫他趕快回來。那個病人只要知道這個消息,他本來大年初一就可以走了,為了等見那個人,可能拖到初二跟初三,一見到的那一剎那他就走了。這就是意思識。他求生的意志也是一種力量,就是一種業力的力量,他就會拖延。
凡夫只有兩種現實:第一種是生命該結束就結束,第二種就是他還要再撐,讓他的生命拖延。但是凡夫沒有能力提早走。你說:「有,自殺。」那不是他的能力。開悟的聖者叫生死自在,他才有能力決定什麼時候走。他可以決定提早走,也可以決定再住世幾年。但是凡夫只能拖一兩天,因為他做不了主。
不是叫你厭世,也不是叫你放棄希望,而是:「我隨著因緣,所以我不會強求它去哪裡。」就像河面上有一片落葉飄下來,落葉飄在河流上,對於一個聖者而言,落葉本身就是落葉。對於一個凡夫,落葉裡面有一個「我」:「我想飄向哪裡。」落葉飄在水裡,聖者不會去抓任何東西,但是凡夫隨時想要抓一個東西,那就是投胎。他想要求生,求生就會促動他投胎。
得更具體的,你的概念對你影響很大。比如,我如果被車子撞了,假如我潛意識那個心在,我被撞了之後一定會投胎,我沒有機會修,我潛意識本來就是那種心,我發生意外剎那就走了,我就輪迴了。如果你修的是隨緣,有一天去海邊散步,忽然海嘯來了,你就能隨著那個因緣解脫。大部分人都是隨著因緣輪迴。你會覺得很困難,你的內在就是想要生存、活著,你想要永遠生存下去就是常見。投胎不是靈魂去投胎那個身體,不是一個東西投胎到另一個東西,而是業力的推動而已。業力也好,心力也好,神識也好,統稱為心的力量。為什麼一個開悟的人叫無心?《壇經》後面會談到「無心是道」,你不執著那些東西,你就能契入無心。當你想要做什麼,那叫有為法,自然有生有滅。恆順一切因緣,你就能無為,從而達到無生。無生即不再生滅,即生滅滅已,寂滅為樂。
你的心沒有止息,你會不斷生滅。你想要把一件事情再趕快去做另一件事情,這叫生滅,你的人生在急什麼?有一件事情可以做完嗎?你想要做完什麼呢?這就是生滅的心。你要對應這些法義,察覺到你自己的狀態,這樣才能受用。你心的狀態就是生滅,你沒有辦法止息,因為你不了解生命的現象。
聞後思惟:你是否一直想要改變你生命的狀態?